金融业首个全国听证会今举行
交强险能否走出尴尬
备受关注的以“提保额、
降保费”为主题的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调整听证会今日在京举行。
交强险,一个怀着良好初衷诞生的社会公益险种,却在实践中激起了争议,有人说它是暴利,有人为它的公益本性辩护。
通过听证会,各方得以平等、公开发表意见,根据听证会结果,保监会将最终决定交强险新的责任限额和基础费率方案。听证会或许有助于交强险走出尴尬。
无责赔付:交强险赔偿原则有“硬伤”?
我国于2004年5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提出,“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明确了机动车强制保险的赔偿原则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
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确定了交强险在责任限额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赔偿原则,才拉升了交强险后来的定价水平,并产生了“别人撞了我,我没责任反而要赔钱给他”的“不合理”现象。
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说,现在全世界的交强险基本上只保生命,不保护财产。但国内的交强险有2000元的财产损失赔偿(无责情况下要赔400元),这块成本最终还是会体现到费率水平上。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正在研究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能否剔除财产无责赔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保额低、保费高、重要配套制度缺位:“民心”险种难得民心
不少车主认为交强险太贵了。一位小车车主说:“我买保额1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打折价才七八百元,交强险赔偿额少了4万元,但需交保费1050元。”
当下,交强险6万元的死亡赔偿限额确实显得“捉襟见肘”,车主往往还需另行购买商业三者险进行补充。虽然交强险能将一部分保费收入拨付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用于解决肇事车逃逸、或车主未投保交强险等情形下无辜受害人的救治等社会问题,但由于这个救助基金的具体办法目前还没出台,很多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无法获得应得救助。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均享受国家财政支持。但在我国,目前在政策层面并没有明确保险公司是替政府代办还是在商业经营,这也使得商业保险公司所处的“角色”十分尴尬。此外,我国当前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全世界处于较高水平,也抬高了交强险定价水平。
有律师算了一笔账,认为交强险每年存在400亿元暴利,这一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保额调高、费率调低:迈出交强险改革关键一步
“交强险的保额将越来越高、费率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保监会多位官员此前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表态。
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解释,提出保额提高、费率降低的“双调整”,主要是考虑到交强险从第二年度起保单取得成本因素影响降低,承保面逐年扩大,经营费用率逐年下降,公司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等因素。此外,保监会也考虑到了将来法律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譬如财产无责赔付取消等。如果剔除财产损失责任,交强险的赔付成本能降低25%。
人们固然欢迎“提保额、降保费”,同时更想知道费率确定的依据、价格的构成要素。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孟生旺教授介绍,与一般商品先有成本后有价格不同,保险产品是定价在先、成本发生在后,且交强险具有赔案处理周期长、赔款分布前低后高的特点。他建议,大约3个业务年度后才能对当前费率的合理性作出较准确的评价。不过,为了长远发展,本着利民惠民精神,交强险制度确实有待尽快改革和完善。(新华社记者毛晓梅王文帅)
代表热议交强险
交强险听证会召开之前,记者电话采访了听证会部分投保人代表、社会公众代表、专家协会代表,了解到他们对听证会的期待。
投保人代表:我们应该有知情权
听证代表半数以上来自投保人一方,共12席,他们都是自愿报名、抽签产生的。
个人投保人代表、空军北京军械修理厂的袁方认为,交强险还没有形成对投保人利益的保障机制,消费者不知道保险公司各项花费是否合理,“交强险不是商业险,我们没有买与不买的选择,理所应当有知情权和表决权。”
此外,受访的投保人代表普遍认为“财产无责赔付”应尽快取消。
公众代表:交强险要提高承保面
社会公众作为道路通行者是交强险保障的对象,也是此次听证会报名最踊跃的群体。山西襄汾县的中学教师曹建军对交强险有着特殊的期许。据悉,曹建军的舅舅曾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受害者,肇事司机在法院宣判后却表示没有能力赔付,“所以我希望交强险制度能够真正在各地执行起来。”在他看来,交强险关键是保额要高,例如提高到十几万、二十万元,不仅可减轻肇事司机的经济负担,而且一部分投保人就可以不用补充商业险了。
专家代表:新事物难以一步到位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的3名协会代表和3名专家代表都是由保监会确定产生的。专家代表、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表示,交强险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由于保险是定价在先、成本核算在后,因此试行一段时间调整一次较为科学,不能指望一步到位。他认为交强险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有一个相对合理稳定的价格。(新华社记者王文帅毛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