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2007中国经济展望论坛 > 2007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直击

吕政: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搜狐网 金融界 中信出版社共同主办,邀请众多学者、政府领导、企业家盘点2007经济,展望2008发展,并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一次全面的回顾。

第三场主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邀请到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高梁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政所长,以及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谢天宇教授进行一场精彩的对话。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吕政:谈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是企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促进科技成果、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觉得这个创新主体是科研院所,为什么是企业。我觉得应该把科技创新做一个区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创新,科学创新我们通常说是科学技术发现,是揭示物资世界存在的规律,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世界,因此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发现,并不要求这些科学家都能够从事技术创新、都能够面向经济的主战场、都能够下海,因此科学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而技术创新是根据科学发现所揭示的规律和原理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把它变成产品、工艺或材料,因此它是工程师的责任,是具有动手能力的人去干的,不具有动手能力的人搞不了技术创新。 而这个创新的主体应当是在企业,只有企业才能够把这种创新要素整合起来,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出创新的目标,才有工程化的能力,所以说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说是企业。这就又需要企业家来组织这些生产要素和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所以如果把这个解释清楚的话,我们就要理解,比如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应该侧重在基础领域研究上,所以它的定位必须要明确,也有一些技术创新的任务,但是重点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而大多数技术,像十六个重大专项的大多数创新首先是要依托于企业,所以科学家和工程师和企业家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分工,这是一个观点。 第二个,关于民营企业能不能成为创新主体问题。所谓创新主体: 第一,要有内在的推动力,第二要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资本能力,第三要有工程化的技术团队,第四要油市场化的能力。作为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当培育他的自主创新能力。现在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呢?这要分层次,一般的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鞋子、袜子、衣服,本身的有机构成比较低、技术含量相对低,技术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区别,所以像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民营企业发达地区,目前是以劳动密集性为主的产业领域,相对而言对技术的需求和高技术领域的民营企业是有所区别的。 第二,我认为应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需要解决一个资本的价值取向问题,到底我有了剩余资本是搞创新,还是想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当然作为资本追逐利润,如果能在短期内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的话,那不会去搞创新,因为创新第一有风险,第二回收期可能比较长,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目前中国没有形成各个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如果哪一个行业能够获得短期的高额回报,我的资本就投向哪一个行业,这就又回到了比如中国的房地产是最赚钱的,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平均利润率少则20%,多的可能在30%以上,而制造业的利润平均也就是6%到8%。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有了剩余资本,我首先大的企业去做房地产,小的企业赚了钱去炒房地产。我认为华人资本的劣根性在于他的投机性,在短期内获得巨额的回报,这是影响中国技术创新成为一个科技创新传统的价值观念,很难改变,甚至于一些大型的高科技企业,一旦有了剩余资本也去圈地去做房地产。当然从机制体制安排上形成一致的超额垄断利润,大家不管干哪各行业,同样的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润,这样才能够把这种剩余资本和积累引导到创新。不是说有了钱就一定搞技术创新,有些大老板有的是钱,在内地只会搞房地产,决不会投向那些风险大、具有不确定性的创新企业,所以要改变这种投机性。 第三,关于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创新,像中关村我看过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来说是在相对的产业链比较短的这样一些领域相对的比较容易一些,第二,这种创新如果没有社会化的配套支持,它的产业化、它的规模化也有很多困难。比如说像爱国者,就是生产闪存的,应该说他在国内做的相当不错,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我们去年考察的时候,他曾经研发出8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的技术,但是由于他缺乏外部的精密机械的配套能力,就是说中国缺乏这种配套,比如说他的镜头问题,他数码相机的机械件的精密加工问题,缺乏这样一种配套能力,他这个800万象素,当时就超过了韩国,但是他并没有形成800万象素数码相机大批量的生产,因为中国相机的镜头生产以及相对精密的这种小型相机机械部件加工配套能力跟不上,也影响了他的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所以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少数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也仍然需要有一个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化配套能力,就像华为公司一样,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是目前民营企业最顶尖的,必须根植于中国市场有广阔的需求,第二,根植于必须有配套能力。第三,学工程技术的大学生、硕士、博士应当向企业积聚,特别是要向民营企业积聚,就是说你要有科技团队,而我们目前中国的这种分配,大家首先考公务员,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去追逐,大家还是想到政府去。再就是留在大学、留在科研院所,不得以才到企业,也是选择大企业,很少到民营企业。所以从中国科技队伍向企业积聚,要解决他传统的文化观念,以及解决机制问题。另外,就是政府对民营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比如说税收、抵扣、减免、风险投资的支持,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就笼统地说民营企业是企业创新主体,实际上真正形成民营企业成为主体是很难的。 另外,民营企业去军事工业要找到切入点,不可能造运载火箭、去造歼击机,但是无论是运载火箭、歼击机、电子设备,都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如果在某一个领域能为军工企业配套,哪怕是做一个螺丝、做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必须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不可能从整个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很难吃下这些高技术的军事工业、军事装备的整机产品,只能从为军工企业配套做起。

(责任编辑:康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