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四电 题:中国政府力挺“三农”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一万亿斤,连续四年增产。年底传出的这一消息,令那些相信明年物价走势趋稳的人,增添了一些底气。
上周末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官方坚决支持“三农”的表态,亦令人心稳定。
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增加政府投入,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官方希望“三农”这一中国“软肋”变强的愿望,空前强烈。
近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但“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千年古训却一直未曾失效。
官方媒体提醒说,不可盲目乐观,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最薄弱环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脆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
作为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近年来经常以带动物价上涨,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这一点,在今年尤为明显。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成了官方明年要应对的头等大事。
粮食产量达到一万亿斤的“辉煌”,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曾变成现实。但接下来的几年里,劳动力、土地、资金从农村大量转向城市、工业,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降,产量也一路下滑。
取消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应对之策。保护十八亿亩耕地,在中国成了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年底,官方还一口气取消了八十多种粮食的出口退税。
从二00四年开始接连四年的时间里,“三农”都成了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在“中央一号文件”里,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的期望,都跃然纸上。
也就是从当年开始,中国粮食产量开始增长。直至今年,才再度恢复到一万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官方希望,明年还能保持这一产量。
即便如此,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仍不能满足需求。与十年前相比,中国人口增加,
农产品消费总量和商品量稳定增长;百姓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植物油、瓜果菜等需求快速增加。中国今后面临的压力依旧存在。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故,中国挺农六大举措之首,便是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也因如此,官方媒体一再劝诫各级官员,必须“下大决心、下真功夫”把农业的基础夯实做强,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