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商业评论

三一重工再遭"滑铁卢"无缘沈阳机床 并购的路怎么这么难走

  三一重工:难跨“并购门”?

  文/本刊记者 仝亚娜

  2007年岁末,一则传闻现身媒体:三一重工收购沈阳机床13%股权。很快,这则传闻又被其他媒体所否认。这不禁让人感慨:三一重工的并购之路,为何走得如此艰难?

  事情并不如梁稳根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失手徐工之后,三一重工再次遭遇并购“滑铁卢”,无缘沈阳机床。

  早在2004年初,身为创始人的梁稳根就在三一董事会上发出“要在2010年实现300亿元营收”的豪言壮语,其时,恰逢工程机械行业的低谷期,而刚刚叩开资本市场大门不久的三一重工,销售收入也刚刚突破20亿元。

  2005年末,因“股改第一股”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梁稳根再次重申“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的目标,并表示“这种速度是理性的”。他的战略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和参与重组并购。从后来的事实看,三一重工的出口从2004年不足1亿元到今年上半年超过5亿元,海外扩展之路的确越走越宽;然而,作为另一增长点的并购却远没有那么顺利。

  作为第一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企业,三一的胃口很大,它希望能在国企改制的变革中分得一杯羹,而第一个瞄准的,就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老大”??徐工。只可惜,这注定是一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故事:三一重工在首轮遴选中即惨遭淘汰。

  2007年5月,在沈阳机床30%的股权争夺战中,三一重工再次意外现身,然而,昙花一现之后,再无下文;一个月后,消息传来,沈阳机床和美国基金公司JANA“喜结良缘”。或许因为一次次的失利,让三一重工学会了谨慎从事,所以,在2007年岁末,当坊间冒出“三一重工竞购沈阳机床剩余13%股权”的传闻时,三一方面不置可否。

  与此同时,三一重工在二级股票市场的表现可谓异常活跃,初始投入3.2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量达30只,炒股炒得风生水起,且收益颇丰:据三一重工200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短期投资已实现收益和账面收益合计4.8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就达到2.8亿元左右,占三季度税前利润的45%以上。另外,有意思的是,三一购买的大多是同行企业的股票,其中包括常林股份中联重科等,有些甚至进入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虽然三一对外宣称“只是投资行为、不存在收购意向”,但行业分析师认为,无论这些行为是否具有并购意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三一具有做大做强的决心和强烈的并购欲望”。

  验证这一观点的例证比比皆是。2007年11月,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要在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进入世界500强”,并表示“并购是资本市场的魔掌,可以诞生奇迹”。

  只不过,这个对并购渴求强烈、追求非常规发展的企业,真的明白并购的关键所在吗?

  在参与徐工并购失利之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通过博客发动传媒的力量,举起“徐工不能贱卖”和“保护民族产业安全”两面大旗。如今,虽然徐工案时日已久,人们对此的关注已经降温,正等待审批的协议中凯雷的持股比例也由最初的85%下降到50%,何真临依然对此耿耿于怀:“中国的并购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太大了,像徐工,我们出两倍的价格收购,但是他不卖,就像一个杯子,一块钱,我们出两块钱,他说不卖,这在国外的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问题是,买企业不同于买杯子,后者往往是一次性交易,成交意味着结束,而前者却是持续性的,成交意味着又一段磨合的开始,双方共同做事的开端。因此,卖方固然想卖个好价钱,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却并非单纯的按“资”排辈,共同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灵活的机制、广阔的市场、产业链的延伸等等,也同样在考虑之列,这些综合力量有时甚至超过资金本身。如果不能在这些方面让对方心服口服,产生敬佩之情,人家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让你并购、接受你的管理呢?

  三一重工在并购市场上的连连失利,笔者以为,要么是自身实力不足以“震”住对方,要么是确有实力,但因缺乏有效的沟通而没有让对方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情况,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三一重工没有取得博弈方的认同。

  2006年一“博”成名的向文波认为,在当今中国有一种非常危险的论调,即歧视民企和国企,以至于让外资在国企改制中占尽便宜。在以招商引资为政绩的时代,这种情况或许是存在的,但若以此作为三一屡次败走麦城的唯一理由,未免欠妥。2006年同样闹得轰轰烈烈的洛轴,最终还是被河南省大型国企永煤集团收归旗下;2007年刚刚上市的浙江民企天马股份,也一年之内连下三城,将贵州虹山、北京人轴和齐重数控三家国企并入自己的版图。可见,在同等市场环境下,还是不乏成功案例的。

  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科班出身的三一高层在当时的创业者中可谓异类,而先有“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远大理想后寻产业项目的三一重工,显然非常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当社会条件不公正时,大声疾呼是勇敢而有必要的;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缓慢的,一名真正的企业家,不是静待一切条件都成熟了才行动,而是首先考量自身,看看在现实的夹缝中能做什么。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三一重工想通过并购快速发展,那么所要做的是多从自身找原因,提高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取得同行的认可。到那时,不用着急,自会有“靓女”找上门来。正所谓,有缘方结亲。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梁稳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