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月21日电(记者杨三军)四川省21日启动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以及配套实施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将使农业用水走上计量收费、协会管理的良性轨道。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全省现有灌区大多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很多灌区工程老化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
2005年以来,四川在眉山市率先探索末级渠系改造和水价水费计征新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眉山市东坡区东风灌区赵山斗渠为例,在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前,其设计灌面4590亩,但实际灌面仅2068亩;而改造后,当地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环境得到改善,灌溉面积逐步恢复,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7提高到0.71,农民水费支出大幅降低。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介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要按照“规划先行、同步推进、自愿参与、抓好试点”的思路稳步开展,坚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资金监管等环节的工作,确保把补助资金全部用在工程改造上,达到农业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效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据了解,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确定试点灌区的条件之一是当地已组建了用水户协会,而且明确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完工后,工程产权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并颁发产权证书,使农民用水户协会真正成为工程自建、产权自有、运行管理自行负责的主体,增强农民爱护水利工程和节约用水意识。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