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陶俊洁、赵晓辉)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22日宣告成立,这是外国证券交易所在中国设立的第四个代表处。业内人士认为,境外证券交易所加快在中国的扩张步伐,对国内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将产生一定影响,国内证券交易所需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对优质上市资源的吸引力。
资料图片:东京证券交易所
在证监会发布的《》于去年7月1日开始实施后,外国证券交易所就加快了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步伐。
截至目前,证监会已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韩国、日本、新加坡、伦敦等国的共6家交易所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其中,纽交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已在北京成立了代表处,新加坡交易所也表示将于2008年正式设立北京代表处。
中国丰富的上市资源和高速成长的经济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交易所。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2006年和2007年共有204家企业海外上市。这些企业行业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软件及互联网、资讯科技、医药保健及制造等4个行业之中。
分析人士认为,大批内地企业放弃“本土市场”在海外上市,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没能及时跟上中小企业群体的发展,未有效满足其融资的迫切需要。
金融分析师刘伟奇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发展进程起步晚,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在发行环节和交易所制度建设等方面尚需改进。
从海外股票发行的情况来看,股票发行一般采取注册制,申请程序简单,周期短。新加坡创业板一般能在4个月内完成审批手续,韩国只要3个月,纳斯达克仅2个月。从再融资来看,海外市场门槛低、程序便利。在新加坡市场,2至4周就可以完成配股和增发。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英国创业板市场(AIM)同样也具有再融资便捷的特点。
从这一点来看,刘伟奇认为,国内证券交易所急需提高效率,满足企业在融资时效方面的需求。具体来说,国内证券交易所之间应该加快系统整合,加强合作,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此外,有专家指出,企业热衷于海外上市会加剧国内本已过剩的流动性。目前,全球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考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从企业的层面来说满足了融资需求,但从国家战略来看,企业将国外的资金融入国内发展,会加大管理流动性的难度。
刘伟奇表示,目前,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正顺利推进,境内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制度环境正不断完善,市场具备了接纳各层次企业的能力。企业选择在本国上市可以避免语言、会计准则等方面问题。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