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主持:本报记者 柯鹏 李和裕
关系民生的房地产市场再度成为一年一度两会的关注热点,两会期间各方对房地产业的评价以及政府传出的调控声音,也都对楼市走向有着重大影响。昨天,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之际,对于楼市这一焦点话题,我们特请来相关人士进行交流。
本报两会报道组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通过中国证券网进行交流。
楼市调控并未变“空调”
主持人:就您已参与的一些小组讨论来看,对此轮房地产调控作何评价?
张泓铭: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持续了很久,从2005年春夏实质性展开算起,已近3年时间,期间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成效也在逐步显现,因此我不同意有些人所说的调控变“空调”。
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控制需求过热,如对于短期内转让住房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还有二次房贷等措施;另一方面是控制供应,如2007年起对此前一般的收紧地根有所调整,适当扩大了普通商品住宅的土地供给。“两手抓”的目的就是促进市场趋于平衡状态,调控政策是逐步出台逐步见效的,方向也是正确的。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要加强住房保障力度。随着2007年下半年中央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办法”,住房保障这个“大剧本”已经完成,内容很好,演出的序幕也已拉开,相信作用在未来5年可显现,能起到缓解楼市压力的作用,房价稳定也能实现。
分步实施不求一步到位
主持人:今年全国两会对房地产问题的讨论热点可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泓铭:个人估计讨论热点,一是房价走向及对房价的调控,尤其是岁末年初对于楼市“拐点”等情况的讨论;二是住房保障的深化和细化,这些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安排和建设力度,说明了保障的全方位,覆盖人群将更多。
同时,政府也开始探索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包括发展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的确,楼市的问题和任务很繁重,但饭要一口一口吃,先解决最困难人群,政府的精力财力也有限,某些地区试点可以,要有重点地分步实施。
我则期望继续适度扩大住房保障面,尤其是廉租房的受益面。当然,住房保障制度应分层次,除了考虑最困难群众外,还可以考虑没有住房基础的城市新居民和引进人才,让“新北京人”“新上海人”等都能住有所居。
全国房价大跌可能性小
主持人:面对“拐点”“低迷”“调整”“走稳”“长期向好”等各种各样目前楼市状况的评价,您如何预测今后的楼市走向?
张泓铭:现在对楼市的评价很多。政府防止楼市大起大落的意图完全正确。今年的楼市局面整体应该是稳定、温和的,肯定不会像去年那么激烈。各地房价走势还是会有区别,有的地方可能会降、有的走平、有的继续上升但速度平缓。就全国而言,房价没有大跌的可能。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