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借力奥运——“中国制造”新舞台 > 奥运标准

蔚泓:享受“中国制造”

  文章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享受“中国制造”

  蔚泓

  出国一趟,免不了要给家人带点纪念品。但如果漂洋过海带回来的,却是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就未免有点贻笑大方。可我最近就两次干出这样的事情。

我从遥远的巴西回到国内以后,发现自己买的纪念品,有一件竟然也是“中国制造”。此前给儿子在美国买的纪念品,因为有几件是“中国制造”而使我闹出笑话。我在美国的超市里转来转去,能够值得我带回去的东西,基本都是“中国制造”。无奈之下,还是掏钱买下,否则,就要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于是在巴西买纪念品的时候,我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再买个“中国制造”的纪念品,免得再闹笑话。可一不留神,我还是买了一件“中国制造”的纪念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买回“中国制造”的纪念品。那时,中国产品在国外的商场里少之又少,纪念品市场更难觅中国产品的踪影。但今非昔比,在美国的三大超市里,“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日常用品里,来自中国的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美国2006年从世界各地进口了约2.2万亿美元的产品,其中2900亿产自中国。

  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制造”就是价廉物美。对于中国产品的低价格,绝大部分美国人难以理解。他们怀疑这么低的价格,是不是在搞倾销,是不是在搞不正当竞争。由于中国制造成本明显低于美国,很多美国制造类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将制造业岗位外包到中国,使不少美国制造业的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一些美国消费者忧心忡忡,对中国产品充满了恐惧和义愤,开始有意无意地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就是其中的一员。她的一位祖先是个姓张的中国人,但当她看到家里充满了“中国制造”的产品时,她一方面觉得这对中国是件好事,可另一方面却若有所失地感伤起来,虽然她并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感伤。她想,没有了中国产品,难道我们美国人真的没法活吗?

  莎拉•邦吉奥尼因此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决定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内,不买一件中国制造的商品。她要尝试一下,一年不买中国产品,到底会对自己家庭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把这远离中国产品的日子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写成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闾佳译)这本书。

  萨拉•邦焦尔尼远离“中国制造”的行动,以一连串的家庭琐事展开序幕。对她来说,抵制“中国制造”,意味着要不断安慰她愤愤不平、想要造反的老公,外加屡次让小儿子的心愿落空。想买些诸如生日蜡烛和鞋子之类的寻常物什,也都成了分外折磨人的事情。因为要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这类寻常物什,往往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即使能找到,价钱也是“中国制造”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萨拉•邦焦尔尼最后总算把远离“中国制造”的这一年熬过来了,她庆幸能够享受“中国制造”的日子是何其美妙。

  萨拉•邦焦尔尼抵制中国产品并不是要打败中国,或者真的赢到什么东西。她就是想通过这一年的抵制来找出美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中国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她的抵制事实证明,没有中国产品,人还是能够活下去,但活得非常艰难,艰难得无法坚持。毕竟对如今的美国人,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不靠中国产品,是不可能把生活过得轻松如意的。尽管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对于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的产品来说,还没有到举足轻重的地步,但对于想要购买服装和廉价制成品的普通美国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美国卖的很多这类商品都是“中国制造”。

  一些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不了解的人错误地以为,中国是凭借低工资和政府补贴、过低的汇率才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他们因此把美国、日本和欧盟地区制造业外包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有的甚至抛出“中国威胁论”。萨拉•邦焦尔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表面上记录的是她自己抵制“中国制造”的各种趣闻逸事,但真正阐述的是经济全球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外包业务的大量发展(不管是包给中国还是包给其他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产品正变得越来越便宜,谁价格低,人们就买谁的账。人人都买得起价廉物美的东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中国制造”,才能领会“中国制造”对美国的意义,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在当今中国,人可以取代机器,节约大量成本而质量不受影响。这一事实改变了全球市场的竞争环境,使得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制造性工作岗位转移到了中国。美国、日本等富裕工业国家出于对就业无明显复苏情况的焦虑,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工作岗位正在不断向中国流失,由此认为“中国制造”是对美国、日本等国制造业工人的威胁。这是能够理解的。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而不是全部。“中国制造”在使一部分美国、日本工人失去制造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为全体美国人、日本人节省了用于消费的钱。华盛顿国际经济学院经济学家加里•克莱德•哈夫鲍尔曾就中美2003年的贸易额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其结果显示出中国到底为美国省了多少钱。他计算的结果是,从中国价廉物美的进口商品里,平均每个美国家庭能够享受到的节余在500美元以上。在中国商品上花钱越多,得到的实惠越大。其效果和布什政府2003年推出并经国会通过的每个家庭500美元减税计划基本相同。“中国制造”不仅从微观层面上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上述实惠,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出口获得的美元大量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也减轻了美国通胀的压力,为维持美元坚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经担任过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的津上俊哉在谈及“中国制造”对日本的影响时,提醒人们要注意中日两国经济从宏观上都获得了双赢,但这些利益并非每个国民都能够均等地享受到,也有由此而蒙受损失的部分国民。但“有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而又不可轻视的竞争对手绝非坏事。在经济依存度较高的东北亚地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否则,日本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里也许会更加低迷。”

  的确,无论是对于包括萨拉•邦焦尔尼在内的美国人,还是日本人、德国人、韩国人……“中国制造”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是福音而不是威胁。在全球经济日益融合为一体的时候,一个自由与公平的贸易体系,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世界各国普通民众福祉的提高,永远是益处大于代价。为此,不仅萨拉•邦焦尔尼应该好好享受“中国制造”而不是抵制“中国制造”,世界也应该好好享受“中国制造”带来的种种便利。当全球经济真正融为一体的时候,出国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在买纪念品的时候,我也用不着费老大的劲,去关心它的产地是不是中国。在纪念品只充当一个纪念品作用的时候,产地无关紧要,又便宜又好才是关键。

  2007年11月23日

  作者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55号中软大厦

  中软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杨卫红 常务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萨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