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如期发布了最新月度CPI数据???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1-2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9%。
从明细类目看,2月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居住类价格水平明显走高。当期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23.3%,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了6.6%。
统计局首度解读生硬数据
对于CPI此番飙至近11年来历史最高位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在其发布的公告之后“附注”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以往统计局往往只是客观、简约地公布各组“生硬”的数据,至于每个数据背后的因由,则是鲜置评议。
上述公告首先坦承: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加快上涨,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基本走势。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看来,这样的表述意味着,官方统计部门对于当前物价继续上涨的事实有着清醒、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希望对此数据发出自己权威的声音。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受到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因素相互叠加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了0.53个百分点,而低温雨雪冰冻的气候,影响了1.0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
同样是从环比的角度看,今年2月份,除食品价格上涨7.1%外,其他类价格涨幅均在0.5%以下。“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核心价格同比上涨1.0%,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态势和涨幅基本一致。”
此外统计局还特别指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也是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的结果。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7%以上,金属和农产品价格更是上涨了30-40%。
CPI高企进入长期通道
连日来就此话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诸位专业人士大多认为,造成今年1月份、2月份CPI增幅快速上扬的重要因素是春节、雪灾。对此,国家统计局多位要员也都表示认同。
然而,问题在于:如果完全剔除上述两大短期性因素,并考虑到政府正在着力破解通胀的目标意图,目前的CPI水平是否已达历史最高点?如果计入变幻莫测的国际油价、必然抬升的劳动力成本等现实要素,2月份乃至今年上半年、今年全年的CPI又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前行?
乐观者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今年的物价水平会呈现“先高后低”的格局,如果官方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五六月份物价就应该逐步出现回落;换言之,当前的CPI水平已经达到或者顶上了天花板。而持不同的意见也不少。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就认为,今年第一季度CPI偏高是可以预见的,虽然到了下半年CPI涨幅可能会降下去,但平均来看,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8%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国际油价创新高是对全球能源的一个考验,而当石油供给陷于紧缺时,便会寻求替代品,采用粮食来作燃料,这又使得我们的农产品价格走高。”夏业良还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造成CPI新高的一个原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表现为人们的收入增加。较过去几年,人们的薪资都有了一定的涨幅,当人们把这些钱投资出去,或是用于消费的时候,便又会拉高物价。”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也认为,由于商品的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日益显现而不是迅速弱化,我国将面临一个较长期的通货膨胀。
梅新育分析,由于国际分工不同导致了收入格局的不同,通货膨胀的机制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从货币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工资水平上升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上升,庞大的生产能力必然会继续刺激CPI上扬。”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在昨日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尽管当前价格涨幅偏高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突发冲击的特殊因素,但对控制全年价格涨幅增加了新的困难。因此,需要正确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
单纯货币调控思路缺陷暴露
一方面是高得令人咋舌的CPI涨幅及其深不可测的走势,一方面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有效控制通胀势头。然而,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何种方式切入最安全、最有效,不仅仅是摆在央行等长期“被动”肩负调控职责部门面前的难题,就连各方研究机构的思路也是各有其门,难下定术。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眼下除了多方人士建议(或者认为值得一试)的方法是不对称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二者齐用。而也有不少观点认为,面对着已具长期性特征的通胀势头,简单且单纯地依靠货币政策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况且,从长远说,让央行肩负其更多的调控使命,只会破坏其自身的独立性。
在谈到央行接下来的措施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宋国青新闻,宋国青说吧)虽然认为眼下应该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抑制信贷幅度来进一步紧缩,但是,在此次“两会”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明晰把握的大背景下,国家则应从长远考虑,多方位抑制通胀。
“如果再让CPI这么涨上去,国内经济形势会变得异常严峻,通货膨胀可能爆发,经济结构将更加失去平衡。”为此,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也分析认为,除了短期内采取加息措施加以狙击,从长远看,国家需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动用其他调控资源和手段,加大供给,平抑物价。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易宪容博客,易宪容新闻,易宪容说吧)结合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分析说,如果政府不对房价进行调整和干预,假如房价还是持续上升,通胀就很难减缓。
■相关报道中央政策研究室官员:
视美联储举措而决定是否加息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郑新立新闻,郑新立说吧)昨日表示,上调利率的措施可能是把双刃剑,或有助于中国遏制信贷增长,但此举还要取决于美联储(Fed)的举措。
郑新立(郑新立新闻,郑新立说吧)称,2月份CPI高达8.7%的迅猛升势已接近见顶,今年中国全年CPI升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仍有望实现。
高盛集团前日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美联储在本月18日举行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之前有可能实施紧急降息。
为避免美国经济滑入衰退,美联储1月22日紧急降息75个基点,为2001年9月以来首次紧急降息,且降幅创下23年之最。
高盛在报告中说:“不能排除在(常规例会之间)紧急降息的可能性。”该集团还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4月底之前将联邦基金利率从目前的3%降至2%。
不过,高盛也坦言,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在本月7日发生了变化。当天,美国劳工部发布报告说,今年2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连续第二个月减少。同日,美联储宣布将提高3月份短期贷款拍卖金额,并开始进行一系列债券回购交易,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信贷危机。
也正基于此,现在有声音指出,随着信贷市场危机加剧,美联储可能考虑采用直接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等非常规手段来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华尔街日报驻华盛顿记者站站长DavidWessel日前引述摩根大通一分析师的观点称,有两种方案正越来越受到华尔街的关注。一是美联储直接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二是美联储直接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债券或者购买由这两家公司担保的抵押支持证券。
文章引述RBSGreenwichCap-ital美国政府债券策略主管DavidAder的话指出,直接购买债券可能更现实,并能即刻应对眼下的关键问题。本报记者张华
■权威解读
专家眼中的CPI涨幅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
2月份CPI上涨较高有特殊原因,属于非常规上涨。雨雪灾害和冰冻天气造成交通不便,食品运输困难,因而食品类价格猛涨。春节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节日消费旺盛,价格涨幅较高。
经济学家厉以宁:
2月份CPI数据无论是生产资料价格还是消费品价格,今年上半年上涨会有惯性。商品是互为成本的,一个价格上涨,会推动另一个上涨。即使有所上涨,也在预料之中。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
尽管在下半年CPI涨幅或将缓和到5%下方,但上半年通胀形势下,CPI涨幅将在7%以上盘旋。我们修正将今年的通胀预测值由此前的4.5%调高到6.5%。尽管加息的理由很充分,但预计今年央行不会加息。
央行应该进一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长远考虑抑制通胀。因为照过去的情况看只靠加息抑制通胀效果已经是不明显的了,央行应该综合以前的措施重新考量一种调控手段,比如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抑制信贷幅度来进一步紧缩。
■机构观点
CPI高企使商业零售板块受益
近期大盘总体呈现震荡筑底格局,个股和板块起落较大,操作难度也相对较大,不过我们一直跟踪的商业零售行业表现良好,显示出一定的抗跌性,我们认为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板块仍将是未来重点的投资线索。
按细分行业来看,物价的温和上涨对于百货行业最为有利。因为国内百货业普遍采用厂商联营模式,物价整体上涨也带来高档服装、化妆品等“奢侈品价格的温和上涨,体现在百货公司财务中就是销售收入增加,毛利提升;超市企业则以进销差价为主要盈利,因此进货价格的上涨可以通过提高出售价格向下传导。超市经营的产品主要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消费需求刚性,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上涨敏感性不是很高。整体来说,温和通胀带来的CPI缓步上涨对整个零售行业应该是偏利好的推动因素,对于百货行业更为看好。另外,零售行业作为内需型行业,增长更为确定,受国外经济波动影响也较小。因此在此背景下,零售行业可重点关注。综合来看,商业零售板块的未来发展向好,该板块若回调将是投资者介入的良好机会。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