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建立大流通体系寻求上海文化产业突破

  王平

  上海文化产业正处在追随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发育时期,产业自身依然缺乏市场认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急需寻求导向型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成长、突破,进而对文化产业的实践性研究提出具体的课题和切实的任务

  上海建立大流通体系,可以填补我国文化产业布局上流通环节的缺失和不足,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而且文化产业大流通体系的建立,是一桩产业经济的大买卖

  截至2007年,上海文化产业的状况可以大致概括为:一是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234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增加值58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

二是发展的比较差距较大:上海的人均GDP总量在全国排在首位,但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总量却排在了第七、第八位的第二方阵中。而与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级大都市的文化产业的贡献比,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三是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整体结构中占有突出比例,且文化产业进出口逆差依旧较大。

  数字和位置的排列,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上海文化产业正处在追随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发育时期,产业自身依然缺乏市场认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急需寻求导向型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成长、突破,进而对文化产业的实践性研究提出具体的课题和切实的任务。

  影视节的启示

  去年6月参加第13届上海电视节和第10届电影节期间,邂逅了一位20年前的老朋友,他是以日本NHK电视集团电视剧中国区域代理的身份来出席影视盛会的。

  晚上我们在外滩喝茶时,我问他对电视节的感受。他是这样回答我的:我已经参加了几个省市举办的电视节,场面越来越大,场馆内外的布置也越来越辉煌,可是当你一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各类电视品种的交易方式实际上还是个体户摆地摊式的,几乎谈不上营销的层次,更不要说产业化流通战略战术的运用了;再比如,绝大多数电视剧和动漫影视作品都没有配制双语形式,让很多老外买家或者代理人听不明白看不懂,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文化产品交易,不是广交会。广交会里面的东西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国际上有标准、使用起来人人都能有所感受。可文化产品就不同了,你要先让人家看懂听懂才行。

  阶段性产业态势堪忧

  强调文化生产的一般性投入和数量规模型产出能力,看重最终的经济统计数据(还不一定是真正的经济效益),忽视、轻视甚至无视流通环节的信息作用、连接作用、助力作用。综合来说,这就是我国文化产业当前的决策倾向和主流意识。

  首先,这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培养起来的经济思维习惯的延伸,或者叫不自觉的思考惯性。其特点是“简单直通车”:从生产直接到市场、从投入直接到成效,压根儿不需要流通环节来“揩油”。好似市民自家出租房子,挂出免战牌曰:“中介勿扰”。

  其次,还是缺乏文化产业经济循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经济中的生产??流通??市场这样的环节也是规律性的连接和分工,是产业化经济发展的不可断裂和缺失的生存依赖系统。由于缺乏对文化产业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胸怀,就难以避免战略布局和决策中的“短期行为”以及“急功近利”。

  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战略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全局性统筹,各地各自为政,再加上产业化流通机制和流通体系处于相对空白或者极端弱势,就必然导致以下问题:(1)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散乱无序的“个体户”式生态局面;(2)发展中造成不必要的却是触目惊心的巨大浪费,包括资源、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3)产业循环的流通体制没有建立起来,产业化大流通不能实现,严重阻碍产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实现和健康发展。从生产到市场的产业路途,缺失了流通,就像是没有腿走路,或者腿脚残疾,其后果可想而知。

  而当前面临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产业态势,固然是全国性的产业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上海文化产业寻找导向型发展突破的一个时代机遇。

  要有自己的产业特色

  文化产业好比一个大西瓜,被切成了三大块:生产、流通、市场。在如何构造自己的生产形态和生产能力上,在如何实现市场效益的方式上,不同的人吃西瓜会有各自的习惯和个性。强调文化产业全国一盘棋似的整体协调发展,首先要把这三大块切好。全国整体性布局有了以后,并不排斥各局部地区的文化产业特色。恰恰相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产业支柱型特色。说到底,创意经济讲究的就是一个“特”字。

  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生产形态和效益形态,最终形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产业支柱和特色。大体有:(1)地域型发展。如广东的饮食文化等;(2)历史型发展。比如陕西的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文化、山东的孔子文化等;(3)资源型发展。这个比较普遍,像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四川的九寨沟、哈尔滨的冰雪节、海南岛的椰林海滩等;(4)创意型发展。如深圳的世界之窗、欢乐谷等。

  我们在大致梳理中发现,上海还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绝对突出的、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特色。而文化服务行业在整体文化产业中处于领军地位,其实折射出这个产业集群里缺乏硬朗的产业支柱、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无论如何不能不是我们这个GDP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强市的一个遗憾。同时也逼迫我们努力去寻求文化产业结构上的导向型突破。

  建立大流通体系

  现在需要来总结一下: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体意义上缺乏社会产业化战略布局,尤其在产业流通环节上,流通体系基本处于残缺状态。客观上急需建立起能够网络全国、联动世界的大流通体系和流通机制;地区性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和完善特色性文化产业支柱,上海面临产业导向型突破。

  因此机遇和压力都在给上海提供一种可能性:建立大流通体系。

  产业经济循环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生产的目的是效益,所以产品就盯住了市场;市场是兑现利润的场所,但必须是先有“市”后有“场”。所以市场就要死死盯住流通,企盼着流进市场来的产品“多快好新”。因而“流通”距离“市场”最近、距离效益最近,可能获得的利润甚至要比生产者还要多、还要大。特别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状态下,这种情形将有可能愈演愈烈。不言而喻,上海建立大流通体系,可以填补我国文化产业布局上流通环节的缺失和不足,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而且文化产业大流通体系的建立,是一桩产业经济的大买卖。

  但具体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建立文化产业大流通体系,上海具备条件吗?起步怎么走?头三脚怎么踢?下一篇文章我们接着谈。

  (作者为经济管理专家 yushan0505@126.com)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