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刚刚接近尾声,人大校长纪宝成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对大学评估太多太滥、造假敷衍展开“炮轰”。纪宝成指出,学校里一年到头评估不断、什么都要评估,引发的造假风更令社会不满。
这大学里的评估到底多到什么程度、又“水”到什么程度,一时半会儿恐怕也说不清。
不过咱们可以观摩一下各个大学迎接评估时鼓舞士气的标语语录:“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人人是评估对象,事事是评估内容”、“昂扬斗志,迎接挑战,坚决打好评估攻坚战”……估计没有一个正常人在接受正常体检时会是这种状态。
不过,就算轮番轰炸、鸡飞狗跳的评估是不小的负担,也只有部分大学(基本是名校)站出来叫板,原因何在?
首先,在评估组织者眼中,打分评级最能巩固权威、获得尊重。用纪宝成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给自己造权”,只要下到学校去,一个个官员、专家全都成了香饽饽,受到的“礼遇”更是没完。一个评估被“重视”了,其他的评估自然也就多了,是个“有关部门”,都想到学校里“抓一抓”、“转一转”。
其次,别看个别大学口头上对评估不耐烦,但更多的学校,乃至院、系都很钟情这个定性、晋级的手段。虽然在纪宝成看来,部分大学扩招就是为了挣钱,说他们能培养出合格大学生,甚至教学评估是优秀根本很困难。但恰恰因为如此,能够全力公关、高调排演,变不合格为合格、化合格为优秀的评估才很关键。
特别是对地方高校而言,部委评估是撬动地方财政“输血”给大学的有力武器,反正拿不到优秀最先受刺激的是本地官员。当然,地方政府也未必要拿出真金白银,给当地银行足够“暗示”就可以??恐怕这也是中国大学拉下2000多亿元外债,盖楼速度还能世界第一的部分原因。
一来二去,评估成了评估方与被评估方展示成绩、谋取利益的共同契机。能不能以评促改不知道,反正评下来没一家斯文扫地,据说有70%的优秀率(共有优、良、合格、不合格4级)。而优秀背后,是每次一有揭露高校“造”出一批假教案、假讲义、假考卷、假论文参评的消息,就有数百跟帖者共鸣:“这写的不就是我们学校吗?”
说白了,大学评估造假就是一场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游戏,烧着钱往“评与被评”的两方脸上贴金。眼下正赶上高校教学评估尘埃落定,能不能请有关部门通报一下评估了5年到底找出来了什么问题?哪个大学哪个项目被搁到了“不合格”里?如果还要接着评下去,这大学负债额能不能也算评估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