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虽然经过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政策,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喜人,几家股份制商行的增幅均超过了100%,大型国有银行的增速也超过了60%,连饱受次贷风波的中行也增长了31%。
短期看,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与到期的资金是投放还是回笼有关,据统计,08年央票到期的数额远远小于07年(未考虑各月度外贸顺差占款的因素),再考虑到央行可能继续发行滚动央票,因此提高准备金率的频率会下降。
即使信贷改为分季度调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据统计,历史上第一季度的贷款占全年的比重为35%,碰到宏观经济衰退此数值也就为30%,第二季度同样也就超出约5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的净利息边际呈直线增加的态势,07年比06年增加了36个基点,这对于总资产超过50万亿的银行业而言是个巨大的利润贡献增长,据分析,这主要是贷款利率逐步提高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的比重要远高于下降的比重,进而引起银行利差进一步扩大所致。
考虑到08年宏观经济的一些困难,预测大型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在30%以上,股份制银行在50%??70%之间,计算出的08年银行业动态市盈率平均水平为16.90倍左右,该板块具备投资价值。
一、2007年商业银行总体情况
200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52.6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为28万亿,同比增长15.6%,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为7.25万亿,同比增长33.2%,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3.34万亿,同比增长28.8%,其它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为14万亿(农信社、信托、租赁等),同比增长19.9%;总负债为49.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净资产规模为3.03万亿元,通过资本市场权益融资的额度为2000亿元。
在经济效益方面,目前已有多家上市银行发布2007年业绩年报,统计显示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几乎均在60%以上,其中招商、兴业、中信、
深发展等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100%,此外大型银行工行也显示出相对强势的增长速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0%,连境外投资业务较多并饱受次贷风波的中行在07年的净利润也同比增长31%,显示出国内银行业享受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在资产质量方面,2007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略有反弹,但不良贷款比率继续保持下降势头。2007年末我国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6.17%,比上年同期下降0.92个百分点,但07年比06年多投放贷款额度为4532亿元,增量的不良贷款率为2.97%,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6.17%,反映了贷款风险控制和质量方面的提高。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略有反弹,达到1.11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从上年同期的9.22%下降至8.05%。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优异,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年末其不良贷款余额为860.4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2.15%。
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获得了丰收,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贷款规模快速增加,以及商业银行利用加息后贷款定价空间扩大形成的净利息边际的提高所致,此外,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发展部分中间业务的契机。
进入了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泱及美国本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内在压力,使得市场对于紧缩政策产生了担忧,再加上央行一改信贷总额控制为季度监控,使得市场对商业银行今年的贷款增加量产生了怀疑,以及可能继续的紧缩措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担忧,对此文章拟对这些疑惑进行一一解释,以期拨开笼罩于商业银行生产经营头上的乌云,还原一个真实的商业银行于市场投资者。
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继07年10月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13%以后,经过几次紧缩政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5.5%,且有不断创出新高的迹象,但是经过统计发现认为,银行间市场资金还是非常充裕得,因为根据银行的资金去向结构来看,一部分被收回中央银行,一部分作为贷款投放,一部分进入银行间市场作为短期投资以保持收益和流动性之间的平衡搭配。根据债券市场2008年的表现发现:
另据了解,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发生了降低趋势,2007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5%,比2006年末降低了1.3各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7%,农村信用社为8.9%。
准备金和央票发行之间是相互配合的,央票到期实质上是增加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因此为了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央行必须继续滚动发行央票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这资金敞口。
分析:主纵轴代表的是每月央行到期是需要投放资金还是资金回笼,其中上方表示货币投放,下方表示货币回笼。
辅纵轴数字取1代表当月央行采取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取-1代表当月央行未采取该紧缩政策。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在过去的2007年中,央行共上调了10次存款准备金率,而且最后一次12月份,还采取突袭提高100个基点的额外紧缩政策,与之对应的是,这些月份的央行货币到期均是投放的,换言之,这些月份虽然经过央行的多种货币政策(正、逆回购、央票发行与到期的对冲),但最终结果依然是形成货币投放的,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央行进行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进一步对冲掉这些到期的货币投放量。当然,在到期资金形成回笼的情况下,央行也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我们的初步推断结论就是:在到期形成资金投放的格局下,一般会形成紧缩货币政策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据此推断:
2008年各月均有央票到期,但数额明显小于2007年的平均值,而且央票到期数值较大的1、3月份已经继续发行了央票以及采取提高准备金率的双管齐下的紧缩政策来对冲,因此从上图中看出,在剩余的月份中,但就央票到期的数额来看,均远远低于去年的额度,因此央行调控的压力将大大减少,此外,央行还可以在央票到期的当月采取继续发行滚动央票来对冲。整体来看央行的调控压力将稍微减少。
不过这种分析忽略了每个月的贸易顺差引发的人民币投放的因素。
三、季度监控信贷增长是否构成重大冲击
200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提出,今年不会具体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增幅指标,而改为分季度控制信贷比例,要求各银行对于贷款的投放做好季度的合理分配,一旦信贷额度提前用完,将出现缺乏额度无法投放贷款的额度。据悉今年央行分配的各季度信贷比例确定为35%、25%、20%、20%。
根据对过去4年的季度贷款分析可以发现,历年的第一季度均是贷款的投放高峰期,投放的贷款总额(仅人民币贷款)
约占到全年的30%-39%之间,其次是第二季度,投放的贷款额度约占全年的25%??30%,第三、第四季度的贷款投放量相对较少,一般少于20%的比重。因此从季度这一周期特征来看,前二个季度是贷款的投放高峰期,后二个季度一般是淡季。就历史数据来看,前二个季度一般贷款的投放量要超出约定额度的5%,不过对于2005年初有些例外,在2004年底,因受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的影响,我国贷款投放明显放缓,一度降低至30%的低位。因此从2008年第一季度贷款投放量来看,虽然周边经济有所恶化,但国内经济似乎没有受此影响,依然保持强势的增长劲头。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34亿元,同比少增1704亿元,比一月份明显下降,前2月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05万亿,紧比上年同期多增600亿元,按照08年贷款投放的目标计划,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年的6.71%,前两月合计占比28.85%,考虑到3月份的数据,相比1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的35%的计划预期,贷款增速基本上符合央行的调控结构。
就整个市场而言,银行对于贷款的定价利率绝大部分采取溢价措施,因此每次的贷款利率提高对银行而言很大程度上是利大于弊,甚至是此前的存款与贷款的不对称加息。在采取基准利率的银行中,绝大部分是由政策性银行投放的,相比之下,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在溢价定价方面相对较少,占比不足2%,这对于贷款利息增长均有好处。
五、商业银行的业绩及其估值情况
虽然我国面临宏观经济紧缩调控的局面,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和债券引发的金融资产恶化尚未完全消失,但美国2月份和最新的住房数据统计显示,其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但我国经济依然是处于高位回调的状态,而不是陷入此前04-05年的通货紧缩的担忧状态,因此强势的经济增长依然是银行业增长的保证,根据各家商业银行历史数据,预测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在30%左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数据在50%??70%,按照2008-3-26收盘价测算的08动态平均市盈率水平为17倍左右,分布于13??20倍之间,这个区间值与国内股市历史上的行业数据相比,也仅仅高出稍许,因此整个行业还是具备投资价值,但是金融股也面临着解禁的压力,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和非流通股东家数较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如此。综合来看,给予银行业以“增持”评级。 (来源:南京证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