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信托新政像“玻璃小鞋” 中低端客户群被逼流失

  信托新政的新问题

  ■中国信托转型期调查之六■本报记者 曲瑞雪 尚志新 王南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喜忧参半。”这是“新两规”实施一年后的今天,信托业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回访时,对“新两规”实施效果的体会。

  “2007年3月实施的‘新两规’,尤其是同年10月开始的一系列信托课题研究,以及随后出台的业务指引,让我们感受到了监管层积极推动信托发展的决心。可对所有业务一刀切的‘高端理财’规定,却像给我们穿了双‘玻璃小鞋’??看着光鲜,穿上憋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监管层思路的转变让业界看到了希望,但一些规定也给行业发展出了新的难题。

  监管思路由“消极避险”向“积极指引”转变

  “新两规”大刀阔斧改革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国内外金融集团蜂拥而上哄抢信托牌照。按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的分析,是新两规让金融巨头们看到了信托公司潜在的巨大价值。

  “新两规指引信托公司由融资平台向投资平台转变,只要渡过转型期,经营、盈利、团队、客户结构成功转型之后,信托业将会有超常发展。”邢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国内外巨型金融机构对信托公司兴趣骤增,就是因为看好信托制度优势和公司的未来发展。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信托公司高管认为,新两规是信托业发展中的一大进步:清理自有资金投资实业,是监管层在敦促信托公司专心致志做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让大家不能再只顾着“耕自己的田”,而“荒了客户的地”;在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中“开口子”,是鼓励信托公司做强做大,鼓励强势的信托公司并购弱势公司,实现优胜劣汰;对PE、QDII、资产证券化和财富管理等业务方向的引导更是让大家对业务方向心中有数……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杨林枫告诉本报,新两规是信托业遭受历次清理整顿以来,监管层在行业指引方面做得最好的一次,更让业内欣慰的是监管层的监管思路已在由过去的“消极避险”向“积极指引”转变。

  “新两规让我们看到了监管层的良苦用心。”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业内的抱怨明显少了,大家埋头研发明显多了。而此前很长时期,信托公司和监管层之间的对抗一直比较明显:监管层埋怨公司不争气,总出纰漏;公司则抱怨监管层不负责任,只打压不扶持。

  尤其是2007年10月,监管部门启动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和信托立法,则让业界看到了监管层对行业的更大支持和扶助。

  “现在增资扩股、引进人才和埋头研发成了信托公司的三大主题。”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告诉本报,如果监管层能进一步了解业界现有的困难和发展需求,对政策中束缚行业发展的不合理条款做出相应调整,信托行业将迎来爆发性发展。

  “高端理财”是双“玻璃小鞋”?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两规在拓宽信托公司业务空间的同时,也给业内出了不小的难题,投资门槛过高便是其中之一。

  新两规引入了“合格投资者”制度,规定投资信托产品应符合下述条件之一:一是投资单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二是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三是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新两规同时规定,任何一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合格投资者不能超过50人。

  业内资深人士刘响东告诉中国经济时报,“合格投资者”制度借鉴了发达市场的成熟经验,表达了监管层希望信托公司与券商和基金公司等展开差异化竞争,避免把风险识别能力和损失承受能力较弱的普通投资者引入信托业务的意愿。

  可这一制度的引进遭到了业界的质疑:

  首先,我国信托产品的投资风险并不比其他投资产品高,反倒是股市、期市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信托产品。可股市连门槛都没有,期市也只有20万底线。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信托产品,也只有区区千元门槛,却为何仅给信托定下“百万身家”和50个自然人的门槛呢?更何况,信托的历史平均收益率远高于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类产品,股市低迷的时候,只有信托产品在给百姓赚钱。

  “单单阻止普通投资者参与信托投资,是不是还有逃避监管风险的嫌疑呢?”一位业内人士说。

  其次,发达市场国家给私人银行业务等设置高门槛,是考虑到其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特殊要求。而在中国,信托业今后所要做的却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业务。新两规倡导信托做的企业年金、资产证券化、PE和QDII等业务,并没有哪一项是信托的专属业务,其他金融服务机构都在做,甚至别人起步更早、客户资源更充足,这种情况下只抬高信托投资门槛,自然大大降低了信托产品的竞争力。

  “其他金融机构能用同样的产品服务社会各个阶层,信托为什么就只能把这些产品卖给富人呢?”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此“高端定位”,不仅没有任何“高端”特色,实际上更是砍掉了信托公司的中低端客户群,这等于给信托公司穿上了一双“玻璃小鞋”,看起来炫目,穿着多憋闷只有自己知道。

  业界建言:分门别类管产品

  信托高门槛遭受质疑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托业内普遍认为“想为富人理财,首先要有富人才行。”可我国“百万身家”的富人多聚集于首都和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不只中西部,甚至全国多数地区的“合格投资者”都严重不足。

  “类似青岛长沙这样的城市不能算穷,可是能有多少人会拿出百万资产来投资信托产品呢?”一业内人士说。

  有专家分析,我国的富人群体多数是不需要别人帮忙理财的,他们有自己的投资渠道,也有打理财产的能力,所以其中愿意拿出百万投资信托产品的少之又少,倒是有点收入又不知道怎么办的家庭最需要专业机构为之打理财产。以前由于信托产品风险低,不少产品的收益率要高出银行存款很多,非常适合普通百姓投资,所以出资5万到几十万的百姓一直是信托产品的投资主体。

  “尤其某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高速路建设等投资风险非常低,最适合百姓投资。而其资金需求量却很大,动辄上亿。现在信托这类项目被列入‘高端理财’后,不仅普通百姓不能获得财产性收入,工程资金也很难凑齐,有钱人参与一个信托计划至少也要投入百万以上,不然一个产品只允许“50个自然人”参与,那样连5000万都凑不齐。”江苏国信董事长黄东峰说。

  对此,杨林枫认为,对所有信托产品“一刀切”,都划定“百万身家”和“50个自然人”的投资门槛,明显削弱了信托的功能,也阻止了普通百姓借道信托获得财产性收入。

  “考虑到规避百姓投资风险的因素,希望监管层能尽早出台相应细则或办法,只对个别高风险业务限定门槛,而对于诸如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没有多大风险的产品,希望监管层能放开信托手脚,让广大百姓参与投资。”杨林枫建议。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邢成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