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3月,受外围市场及宏观调控影响,两市股指暴跌。人们的信心接近崩溃边缘。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救市措施层出不穷,而我们的管理层除了发点新基金外,竟然没有任何救市举动。
管理层该救市吗?该救!不该救!???A股市场第二次论战在激情中开幕了!
大论战背景
跌破4000点救市声起
3月13日,上证指数跳空下跌,并一举杀穿4000点关口。
同日,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在博客上发表《股市跌破4000点的六大风险》。文章最后呼吁管理层拿出实际行动来救市。同时,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也主张政府应该坚决救市。
大论战焦点
政府该不该救市?
然而,与“救市论”观点相反的是,著名独立观察员谢国忠在3月18日表示,“政府不用救市”。曾经抛出“千点论”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也撰文称,政府不应该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彻底改变投资者的政策市预期。
两大阵营的直接对抗,吸引了无数目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辩论,“救市与不救市”正逐步成为整个市场的焦点。中国资本领域的第二次大论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目前双方激战正酣。
大论战面对面
救市派
刘纪鹏:与2001年大讨论同量级
4月4日,记者拨通了北京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的电话。此前两天,因正面与《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论战的博文《财经杂志悠着点之一》,刘纪鹏成为舆论的焦点。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次论战和2001年的大讨论完全等量齐观,所有人都应该充分重视,因为这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场关乎中国资本市场路径的选择之争”,刘纪鹏认为,“我们能否抓住美国经济衰退的机遇,并综合化解通货膨胀、奠定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能否开启第二个经济繁荣发展的30年,都要视当前的资本市场政策而定。”
“我的第二篇文章,也就是《财经杂志悠着点之二》,将会在星期一中午之前完成”。在这篇文章中,他将针对2001年到2002年间出现的“推倒重来论”和“赌场论”大讨论中,《财经》杂志关于上述辩论中的倾向性文章进行梳理和点评。
为什么把矛头指向《财经》杂志,刘纪鹏告诉记者,“我认为,作为一家严肃的财经类媒体,不应该使用很不学术化的语言,比如‘浸淫市场的老手’这样的文字,来批判不同观点的学者,不要拉一派打一派。”刘纪鹏认为,《财经》杂志多年来一直是市场“看空派”的发言地,而对“看多”一派进行了打压。
不救市派
许小年:
不想发表任何看法
4月3日,许小年通过秘书告诉本报,对于目前出现的争鸣及“对手”的点名论战不想发表任何看法。对于市场的判断和态度仍旧维持此前态度???不需救市。在3月14日刘纪鹏的博客中许小年已被“点名”,许随后在相关网站发表“不需救市”的观点。
“2001年思想界的大辩论中许小年就没有出声”,知情人士回忆称,对错与否只能交给市场判断。
谢国忠:
叫“救市”是骗老百姓别跑
4月3日,身处上海电话那端的独立财经人士谢国忠有点激动:“现在的市场还不都是大的机构和投资者跑了,散户跑了么?‘救市’派只有这样喊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以为还有上涨的机会,等在里面不出来,‘大小非’才能跑掉。”“救市不救市要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要不要市场化,要不要改革”,谢国忠告诉记者,“大小非”解禁是2005年股改的时候签订、法律有效的合同,如果行政叫停或者改变,政府就会失信于民”。
中立派
李大霄:需要恰到好处的政策
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是个温和的中立派。“不是说我没有观点,而是我觉得双方的争论都有其理论的基础,我只能说,市场距离真正的底部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政府不妨在股市的‘下山之路’上适当出手缓解”。
李大霄表示,“救市和不救市”就是在争论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市场化的问题,股市需要朝着“不救市”一方完全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中国的股市的确没有完全市场化,政府仍应该做出表态,尤其是对于大部分2007年入场,尚未经历过熊市的第三代股民,如此惨烈的暴跌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至于调节的方法,李大霄认为可以“适当降低或者单边征收印花税。”
管理层声音
一切工作按部就班
4月初,针对思想界激烈的“争辩”,管理层仍旧悄声。
3月27日,证监会研究中心通过和讯网发起了一次针对《资本市场报告》的新讨论。由于与会专家算是近期“救市”力挺者而令市场展开了各种遐想。
有分析认为,虽然证监会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并没有出席,但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重申该报告,是对股市长期向好的一个表态???“报告里明确说出,中国资本市场将在2020年步入真正的市场化成熟,那就意味着当下市场还是向市场化的过渡阶段,管理层不能放松也不会全面紧抓,适度的政策调节势必出现。”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4月4日接到记者电话后表示,欢迎媒体就该报告进行采访和报道。
不过,针对理论界的“救市与否”,管理层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回音???或者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在思想界争鸣的时候,所有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明天刊登“股市第二次大论战(2)”:农民叫板北大教授霍德明
记者曾子建实习记者马宇飞王云生孙凝
链接
第一次股市大论战
时间:2000年10月~2001年3月
人物:吴敬链、许小年、林毅夫、平新乔等VS厉以宁、肖灼基、董辅?、吴晓求、韩志国等
焦点:A股是不是赌场?
《财经》杂志于2000年10月号刊登《基金黑幕》。
11月2日《南方周末》发表专访:《吴敬链:股市不能太“黑”》。
2001年1月13日和1月14日,吴敬链连续两次接受央视采访。他的观点被概括为三条:一是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二是全民炒股的现象很不正常;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2月10日,许小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将中国的股市比作赌场还是很形象的。随后,他在报告中指出:“当指数跌到较干净的程度???或许是1000点,政府再引入做空机制等一系列的重建手段再塑一个健康、完美的市场。”这就是著名的“千点论”。
2月11日,厉以宁、肖灼基、董辅?、吴晓求、韩志国五位经济学家对“赌场论”予以回击。他们认为:赌场与资本市场有本质不同,在所有特质上均不同;对中国股市的发展现阶段来说,市盈率并不高;全民炒股是件大好事。
2月24日,林毅夫教授、平新乔教授在一个论坛上先后发言。林毅夫认为,A股市场上的多数行为是投机行为。平新乔教授指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五大特征:一、基本不分红;二、2/3控股权不流通;三、股价变动趋同;四、股市回报率低;五、重组与企业的微观行为无关。
3月2日,《财经界》发表吴敬琏署名文章《寻求助力,克服阻力???发展证券市场,建设现代市场经济》,提出:中国的改革要警惕落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会有阻力的,除了来自旧意识形态的障碍,还有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抵抗。
3月9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吴敬琏新著《十年纷纭话股市》的前言,从七个方面全面回应了业界和学界有关股市问题对自己的诘难。
记者 毛晋楠 实习记者 张宗刚 杨劲松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