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A股市场在“大小非减持”的巨大阴影下一路狂跌至3000点之时,投资者又得面对来自最大权重板块??银行板块的另一场抛售压力。从8月份开始,第一批银行股外资战略投资者的3年锁定期将要结束,届时外资股东将能够出售这些股份。
次贷损失导致资金面吃紧
据悉,由于次贷损失导致资金面严重吃紧,中资银行的海外战略投资者急需资金。而2005年至2006年,在三大国有改制上市过程中,外资共斥资120多亿美元购买的股份截至昨日价值已逾940亿美元。因此,抛售账面盈利巨大的 中国银行业股票来补充资金对承受着巨额次贷损失的外资银行而言,无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事实上,前日,媒体已报道了美国银行出于次贷引发的资金压力,打算出售所持有的建行股份的消息。而消息刚一披露,昨日,美国银行便宣布因受资产减记和信贷成本上升,今年一季度赢利同比骤跌了近80%。
不过,美国银行并不是第一个“出逃者”。去年11月,淡马锡便分别卖出10.82亿中行H股和2.80亿建行H股,估计获利在30亿港元以上。此外,去年底摩根士丹利也传出拟出手自己在中金的股份的消息。
而根据瑞信所作的统计,外资战略投资者所持有的建行、中行和交行的H股将在2008年达到“解禁”高峰。
以建行为例,今年8月底,其解禁H股达到224亿股,相当于流通股的9.6%,其中,美国银行持有7.5%,淡马锡持有余下的2.1%。交行和中行即将解禁的H股比例则更为庞大,分别达到18.6%(91亿股)和13.91%(353亿股),可流通时间分别在今年的8月下旬和12月底。
情势看来严重,一场外资撤出中资金融机构??特别是在海外上市的国有银行??的大规模“出逃”似乎正在拉开序幕。对此,瑞信资深银行分析师SherryLin表示,目前希望卖掉手中所持有的中资银行战略性投资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大都出于次贷引发的资金压力。
不大可能舍弃中国银行业
那么,国际金融巨头们究竟会否因为熬不住次贷难关而舍弃中国银行业呢?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淡马锡卖掉的上述中资银行股均不是当年的策略性股份,而是在银行IPO后从市场买入的部分。而美国银行对自己的建行资产的处置其实也包含两部分:一方面以市价(或接近市价)出售自己名下的战略股份,另一方面则按先前约定,美国银行可在2010年之前行使选择权,以建行IPO价格继续增持股份,将股比进一步提高到19.9%。
SherryLin认为美国银行的策略是目前情势权衡之下的最好选择,既能获得亟须资金又能继续分享中国银行业很好的成长前景。(金霁)
出于次贷引发的资金压力,美国银行打算出售所持有的建行股份。而去年底摩根士丹利也传出拟出手自己在中金的股份的消息。
根据瑞信所作的统计,外资战略投资者所持有的建行、中行和交行的H股将在2008年达到解禁高峰。
在次贷损失导致资金面吃紧的情况下,一场外资借限售股解禁撤出中资银行的大规模“出逃”似乎正在拉开序幕……
观察
中资行只能无所作为?
事实上,外资战略投资者们在入股中资银行时获得的“最惠”条件,是它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投资的根本原因。按先前约定,美国银行可在2010年之前行使选择权,以建行IPO价格继续增持股份,将股比进一步提高到19.9%。除了美国银行以外,汇丰在交行也获得了类似的入股及增持条件。
为美国银行简单算一笔账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样的“进退”策略有多么精明。建行的H股发行价为每股2.35港元,而截至昨日,建行H股收盘价为每股6.53港元。换句话说,美国银行按市价每卖出一股建行H股,再以IPO价买回一股,持股比例没有变化,但理论上每股可获利4港元以上!
然而,面对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套利”策略,中资银行是否只能无所作为?正如今天的美国银行正忙于出售自己的建行战略股份和大宗经纪业务,断臂求存一样;和当日需要借力外资战略投资者以确保海外IPO相比,今日的中资银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难得的变化,或许,这正是重启谈判,改变昔日“过于优惠”条件的良机。(何禹欣)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