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粮库常态是应该有粮食的,但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日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首度就粮库亏空问题表态。郄建伟表示,国家粮食局刚派出调查组调查安徽当涂粮库问题。
安徽当涂粮库问题调查尚无定论,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才刚刚开始,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笔者认为郄建伟“绕口令”式的释疑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不利于问题的深入。
这是因为,在全球粮价上涨、部分国家粮荒引发暴力冲突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异常重要,对于牵扯粮食安全的粮食库存问题,应该慎重地应对质疑。
笔者以为,粮库有个周转期,但每一个粮库在周转时是否都遵循制度值得质疑,因为周转期是相对固定的,不排除一些粮库以周转期为由来掩饰粮食库存。在笔者看来,“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必须修正,否则有为粮库开脱之嫌。对于粮库没粮食,理应以“把死老虎当活老虎打”的态度和勇气来对待。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对安徽当涂粮库的调查报道,“库存不足”的确存在,且有人透露这一现象在全国广泛存在。如果说“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正确的话,那么,“库存不足”也是正确的,因为粮库是有粮食的???至于是否真正符合国家的储存标准,就不好说了,据说全国一盘棋,各粮库互相将国有粮食倒卖相互借(调)粮补仓,以欺骗上面。
可能粮食官员们不同意以上说法,原因是每年都有自查抽查。然而,正像袁隆平所言,正常渠道是检查不到粮食库存的。可以说,不管是库存检查时点还是检查方式,都很难获得真正的数据。因为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均以8月末为检查时点,连一个小孩都知道的时点,熟悉粮食“潜规则”的粮库管家们更知道如何应付检查。至于检查方式,大家看到的几乎都是官方方式,鲜闻袁隆平推荐的“微服私访”。
就从国家粮食局派出调查组对安徽当涂粮库的调查来说,笔者以为也很难获得真相。原因很简单,《21世纪经济报道》在4月7日就报道了当涂粮库的问题,而国家粮食局是因为该报道才派出调查组的,当调查组大张旗鼓地抵达当涂粮库之时,能不能看到记者调查时看到的景象还很难说。对于一个“库存不足”的粮库而言,很可能早在“库存不足”之前就有N种应对上面检查的预案。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储备,粮食主管部门不能只是在全球粮食紧缺、中国面临粮价上涨的压力下才有紧迫感,不是在媒体报道之后才突击检查,不是在固定时点用固定模式去检查,更不能以释疑的方式来面对公众的质疑。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公众不是听解释的,而是期望看到真相,以及从深层次上解决粮食管理的有效办法。
可以说,库存检查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其中一个办法,要解决库存不足、弄虚作假,要看到问题的根本。根据,库存之所以出现问题,一是粮库向上套取国家保管费,二是粮库向下通过倒卖储备粮获取巨额利润。所以,对此要有更直接的治理办法。更重要的是,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所言,从功能、布局、品种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大米库存充裕。这是总理针对粮食储备总量而做出的郑重承诺。笔者想问的是,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到每个粮库,粮食主管部门是否有这种自信向公众承诺每一个粮库都能按照相关制度、储存标准储备粮食?如若不能或不敢承诺,就需要深刻反思。(作者系北京媒体从业者)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