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关“五四”青年节放假半天的说法,引来颇多争议。拨开青年年龄如何介定、假期能否落实等质疑,我们会发现,放假作为一项福利,总是很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再过几天,我们就会迎来“瘦身”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回想当初有关“黄金周”存废的争议,犹在耳旁。当年“黄金周”长假制度的推出,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一大举措。但是,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却表明,长假制度并没有真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指出:实施延长节日的做法仅仅是使旅游人数和消费更集中了,或者讲仅仅是旅游者按时间的重新排列组合,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旅游消费。事实是,绝大多数旅游者一年甚至几年才有一次旅游的实力。
2006年,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研究也表明:从2000年到2005年的6年间,实施黄金周的5月和10月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于其他月份而言,并不如设想的那样,出现了所谓消费的高峰。
而早在人类有长假制度,早在中国实行“黄金周”制度之前,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巴斯夏、庞巴维克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就已经对“放假经济学”的社会效果作出了深刻的洞察和解释。那就是,即使放长假能拉动内需、促进消费,那也不会刺激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
因为人们可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方面的“内需”起来了,另一方面的“内需”就必定下去。一个人、一户家庭的钱,用来花在旅游、休假的开支上多了,那用在书籍、服装方面的开支就得减少。旅游行业受益、繁荣了,其他行业就可能受损、萎缩。
因此,要让经济增长,政府需要做的,恰恰不是鼓励人们花钱,而是要鼓励人们储蓄、投资和工作。有更多的资本被积累起来,有更多的资本可以投入新的、回报率更高的商业活动中去,有更多的资本去雇佣人们用心工作,财富才会真的增长,国民经济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人们对长假制度的另一项误解,是认为我们能享受节假日,是政府规定的结果,因此政府增加节假日时间,能提高人们的福利。
实际上,人们有没有假期,休不休得起假,和政府规定无关。比如有的公司每年给员工提供十多天带薪年假,有的公司则一天都没有。这区别并非因为后者员工不想要休闲时间,并非后者老板没有良心,更不是因为政府部门关于节假日的规定不包括后者,而是后者所在行业、企业决定了,他们的休闲时间会比较少。
不同的行业、人才有不同的生产力,因此也就享有不同的假期。就像不同的人住得起不同的房子、不同的人坐得起不同的汽车一样。假如我们以为人们的假日来自政府规定,要政府发布硬性的休假规定,那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反而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像有的人就是要天天干活才有饭吃的,但你强制要求他拿出一两天时间来闲着,那等待着他的,将不是幸福,而是饥饿。(作者为网站编辑)
caogenqingtan@gmail.com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