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政策救市或成机构夜遁良机

  救市或许可能在某一时段给饥渴的市场带来人工降雨,但是,成本太大,而且受益者极不均衡,且有可能让股市不平均的贫富转移有进一步失衡的态势  

  ■ 本刊特约作者 玄铁令

  “政策铁底”or“出货铁顶”?

  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傻瓜重演历史。

深沪股市制度建设大修大补搞了19年,时至今日,股民发现旧锅,漏洞依旧是那些洞。

  作为A股市场的最大特色,“政策市”三个字最讲究的是修补的艺术。当股改阶段性完成,当全流通格局出现,人们一度以为“市场说了算”的时代已来临。可是,本周两颗“子弹”以“政策利好”的包装出现,让市场重新明白??管理层倡导的“买者自负”的理性投资原则,原来可以讨价还价,而猜中政策底牌的才是大赢家。

  其实,无论是《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还是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本来更应是规范市场的正常举措,可是,如此密集且以择时的方式出台,让散户以为“政策铁底”出现,在涨停板高位入市接盘者如过江之鲫。看看周三沪市A股单日达1956亿元的成交量,就可以明晓其中有多少主力成功脱手,有多少散户主动买套。

  从1990年到2008年,沪综指从96.05点的开盘点位,一直涨至2007年10月16日6124点的峰值,再突然暴跌至上周二的低位2990点,细数不难发现,其间的所谓“政策铁底”一再出现,结果却是大多被出货机构打成筛子,甚至成为“出货铁顶”。1994年7月30日,证监会推出“国有股、法人股年内不上市”等四大利好,沪综指单日大涨9.9%,创下政策救市先例,被套机构也借机脱手。此后,历史不断重演,总会在某个特殊时刻重现井喷式行情,但十之八九都是机构夜遁的良机。

  通常,熊市的出现,是主力机构见经济形势或企业业绩转差,开始兑换筹码的过程。政策利好的“魅力”,就在于挂虎皮做大旗,让一些傻瓜重新入套,而一些判断趋势出错的机构,则有了改正的机会,所谓的“政策铁底”,在机构眼里从来没有出现过。

  救市是“屡试不爽”的媚药

  但是,对绝大多数散户来说,救市却是难以抵抗的媚药。一旦落肚,往往成为毒药。历史上著名的1994年“3•14”、2001年“10•23”、2002年“7•30”行情,都曾被誉为“政策铁底”,以井喷涨幅和巨量换手让股民雀跃。可是,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经济基本面的配合,救市只是让机构本来应该以跌停方式跳水叫卖的筹码,以涨停高价卖给了散户。

  自1990年以来,救市政策似乎万变不离其宗:国有股和法人股(眼下叫做大小非)、印花税、暂停新股发行和再融资,以及扩大资金入市范围。政策干预仿佛是股市的阀门,控制着牛熊市道的转换。只有通晓政策拐点的人才能赚取丰厚利润,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的研究,已是市场主力次要研究的对象。于是,在以政策导向为主的股市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基本面研究至上的盈利模式,更多地是跟庄式的筹码差价盈利模式。在股息率选股没有胜算的市场中,长期投资只是一句空话。于是,在A股由6124点向2990点狂泄之时,市场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没有重大政策利好,A股难以扭转颓势”。

  政策利好,从字面上看,是政策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将本应属于纳税人的钱让利于股民,像印花税便是让利以千万亿为单位的财富,而大小非减持新规虽然让其增加了大宗交易成本,可是,这二者并非股市井喷关键。井喷行情的关键是,机构打着国家的名义,让散户以为政府在为机构做多背书。或者说,是政策以利好的方式,成为多头的代言人,从而让广大散户相信市场的反转即将到来。

  大牛市并非一“救”就来

  沪综指要跌至2245点才能算是熊市,这是成思危日前对A股的判断。话说回来,即使牛市仍在,眼下的A股至少也是一头病牛。如果想要让病牛重新健步如飞,关键在于两点:一,宏观经济火热到让上市公司的利润维持、甚至超过2007年的水平。二,重新筹集足够多的傻钱,掀起新一轮资金推动型牛市。

  但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即使中断A股的所有股票供给,比如暂停大小非减持、暂停A股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就像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一度执行的政策一样,A股最多也只是技术性反弹。如果要实现某些机构年初预言的8000点,甚至10000点的目标,概率可能相当于中六合彩。

  假设A股真的是牛市再现,沪综指在跌至2990点后重启一波涨至8000点的行情,我们可以设想的是:本来被迫在大宗交易市场低利套现的大小非,有足够多的时间从容套现。即使是占总股本30%的小非筹码,以每月套现0.99%的比例计算,需要套现时间不过是2年半。千万不要低估他们套现的决心,因为以股息率来看,他们是在提前将未来三四十年的股利一次性拿走。

  不仅是大小非有套现欲望,2009年将要套现的海外机构更是虎口。届时他们持有的金融股权将开始有流通权,套现策略很可能是高位唱多,在套现逾万亿后,再低位唱衰,廉价捡回来。如果再想得可怕点,则是将这些筹码通过大宗交易转手对冲基金,从而在现货市场砸盘,却在期指上获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他们就是用这招在港股上赚了大钱。

  即使没有大小非压力,历史经验也证明,从来没有一波持久的大牛市来自于“救市政策”。始自2005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更多地是在于上市公司分享资产泡沫下的通胀红利。眼下,则是他们缴纳通胀税之时。如果救市政策真的有效,日本日经指数股市不会熊了18年,纳斯达克指数也不会现在还未及2000年峰值的一半,标准普尔指数更不会10年来几乎颗粒无收。

  讲白了,在成熟经济体系里,股市只是经济的晴雨表,A股市场则可能是政策的晴雨表。不过,救市或许可能在某一时段给饥渴的市场带来人工降雨,但是,成本太大,而且受益者极不均衡,且有可能让股市不平均的贫富转移有进一步失衡的态势。因为绝大多数散户以为人工降雨会有下一次,以至于画地为牢,却不知机构早已趁夜遁形。■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