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体系应该更透明,一些新的工具,包括信贷和衍生产品,都不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很难进行理想的监管。”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在5月9日的
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说,“金融系统需要透明!”
然而,包括鲁里埃尔?鲁比尼在内的所有专家都没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到底结束了没有?
“我记得几个礼拜之前,有一个投行的主席也问我次贷危机到底结束了没有?我的回答是,也许我们最终已经看到光明了,但很有可能这也是已经到来的另一个危机的开始,事实上我们现在不知道在这个危机当中是怎样的程度。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弈礼说。
通胀在扩展 “现在,我感觉中国能源和食品之外的通货膨胀也在往外扩展,现在中国还有很多的行政控制措施,对一些食品、产品、服务进行一些限制。”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说。他于2008年1月,从美国调任香港任亚洲区主席。
然而,如果说中国出现了通胀,其他依赖中国等新兴市场低成本、低价格产品的国家则会不得不接收从中国输出的通胀。
“比如说俄罗斯,这样的国家非常依赖廉价的产品,他们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说。
“在亚洲没有一个国家,甚至说能够接近中国在25年的时间里面贸易总额翻8倍的收入,不要说打破了,连接近都无法接近。在二战后,也很难找到一个经济体可以打破中国的经济情况。”史蒂芬?罗奇这样认为。
然而,中国的发展依靠的是,土地、劳动力、原料和资本的投入。如果其中的某一个要素出现明显的涨价,通胀也就在路上了。
“比如现在政府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要求产煤的企业增加环保设备,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成本。如此一来原料可能就会涨价。”谢国忠说。
“而劳动力和土地也上涨非常厉害。价格最终还是会被推上去的。”谢国忠续称。
通胀标尺之辩 然而目前的中国央行和美联储一样,主要依据的指标还是核心通胀率。核心通胀率指的是除去食品和能源价格这样波动性较大的要素之外的通货膨胀率。长远来看,核心通胀率更能反映真实的通胀状况,然而在一个以食品和能源主打通胀的周期里,这样做无异于讳疾忌医。
“我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参加了在美联储工作,我们犯了一个历史上最大的错误,美联储不管能源和食品产生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而是将我们的利率针对核心的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硬着陆,中国是非常痛苦的,中国是不能承受的。”史蒂芬?罗奇说。
“核心通货膨胀率是非常低的,不是实际上看到的实际通货膨胀率。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到利率的问题,我相信有很大的风险。”史蒂芬?罗奇接着说。
“我们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滞胀,尽管央行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可能明年的下半年,或者2010年的时候,会出现更大程度的衰退。”谢国忠总结道。
全球化威胁 走在全球化的路口,“有管理”的开放在2007年帮助中国隔绝大部分全球金融危机的风险。然而,如果完全开放,威胁也就会随着机会的潜流涌入。
“美国政府现在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当然是市场在紧缩,美国政府担心的问题,但是也是其他发达国家担心的问题。”西班牙银行国际事务副总监费丽奥斯指出。
“发展中国家他们担心的是什么?他们担心通货膨胀,他们要担心的是如何管理资本流入,可以说他们担心的问题跟发达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费丽奥斯续称。
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仍然只有非常有限的传递性,而如果中国进一步开放,经济就会有更多的问题。除此之外,中国的崛起引起的保护主义狂潮也是全球化风险的另一面。
“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工会通过了45个法案,这45个法案都给中国增加一些额外的关税。美国面临的情况他们都想怪在中国的身上,这是不对的。现在面临大选,很自然地会找替罪羊。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大家一定希望可以找到一个人可以责怪:中国越来越全球化了。”史蒂芬?罗奇说。
上世纪30年代的保护主义狂潮在75年后对大部分人丧失了集体记忆,然而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chuangangc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