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绵竹安置点,女儿拽着爸爸衣角排队等候午餐。
早上,6点起床,“冒险”回到在七楼的家里取食物。白天,不能看电视上网,只能躺在床上;女儿去飞龙广场救灾点,领一盒牛奶喝。晚上,7点一过就上床,睡不着的时候,就跟女儿聊聊心事。
早报特派记者 徐益平发自平武
平武县城飞龙广场地震受灾群众安置点。张月香端出一盆米饭,放到鼻前闻完后,又让早报记者帮忙闻了闻。“不知道有没有坏。”她嘀咕了一声。坐在一旁的姐姐张日香突然说:“都是好几天前的饭了,肯定坏了。
”张月香犹豫了一下,重新把它放在帐篷里的桌上,用锅盖轻轻盖上,“好像也没什么味道”,饭最终没被倒掉。
“冒险”是每天第一件事 张日香姐妹在飞龙广场受灾群众安置点已经住了好几天。几乎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开始,她们就得为一天的食物发愁。
“救济点首先考虑的是普通群众,因为我们是机关干部家属,口粮要自己想办法,所以能省则省。”对于妹妹的举动,张日香这样解释。她指了指用篷布搭建的帐篷说:“连帐篷都是自己解决的。”张日香的丈夫是平武县政法委副书记。
帐篷角落里放着的一袋米和锅里煮的腊肉,都是她们上午刚从家里拿来的。“我家住在七楼,每次回家都很害怕。”张日香说。“冒险”已经成为丈夫都在前线救灾的姐妹俩每天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情。
在妈妈和阿姨的感染下,张日香上六年级的11岁女儿唐欢欢也学会了节俭。“吃饭很节约的,”张日香说,“以前吃完饭都要吃零食,现在都说要把零食留着以后吃。”
“喝牛奶”对孩子来说是享受 吃完饭后,张日香姐妹通常会躺在床上。“这是现在做的最多的事情,”她说,“不像以前,可以玩玩电脑、上上网、看看电视。”
床边的凳子上摆着两副还没有开封的扑克。“本来想用它打发时间,但现在好像谁也没心情,”她说,“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能过去。”
女儿唐欢欢倒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她会去一趟设在飞龙广场的救灾点,领取一盒只有孩子和老人可以得到的牛奶,然后坐在角落里慢慢喝。“以前都不太怎么喜欢喝牛奶,”张日香说,“现在她把这件事情当作一种享受。”
有时候,她会去飞龙广场的一处健身点荡会儿秋千。但她更希望能找同学和小伙伴玩,“只是妈妈不让我到处乱跑,说建筑物有危险。她们不在的时候,又让我看帐篷。”小姑娘对早报记者“抱怨”着。
所以现在,她希望能找到一只小动物陪自己玩。“地震时,我养的小金鱼都摔在地上死了,小乌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说到这里,这个梦想当个“宠物医生”保护大自然的女孩眼神有点失落。
爸爸回家是“六一”最好礼物 晚上,在隔壁帐篷里看会儿电视后,张日香一家会“回家”早早睡觉。“基本上,7点一过就上床了。”她说。睡不着的时候,她就跟女儿聊聊心事。“她现在最挂念两样,一个是书本,一个是爸爸。”张日香说。
“本来晚上可以看看童话书和校园小说,但现在什么也没得看,新华书店关门了,书包也还在学校里没来得及拿出来。”唐欢欢说。她甚至告诉早报记者,自己最喜欢看“杨红樱”的书。
“她还很想她爸爸,”张日香说,“昨天晚上,她跟我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爸爸会送自己什么礼物,这是自己最后一个儿童节了。”
“那你希望收到什么礼物呢?”记者问唐欢欢。小女孩稍作犹豫后回答:“爸爸能安全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了。”(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贾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