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务院成立了由发改委、四川省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其他有关部门组成的灾后重建规划小组,“5?12”震灾的灾后重建工作,迈出了意味深长的第一步。
巨大的地震灾害令山体移位、河流改道,曾经青山绿水的家园旧貌能否重现?道路扭曲、城市被撕裂,曾经井然有序的生活秩序能否恢复?在灾区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领导干部谈到灾后重建,首先想到的是算经济账??损失价值几何?需要多少资金才能修复被损毁的道路?重建居民小区又需要多少投入,才能让灾区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恢复正常?
的确,灾后重建离不开资金投入,它是灾区社会经济生活复苏的血液。
但是,灾后重建不只是要给灾区人民一个遮风避雨的居所,它是要通过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建设,使灾区经济能健康正常运转,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整体都能受益。
这当中,科学长远的规划是前提。它既是科学定律,也是这场劫难给人们的启示。
大地震中,位于地震断裂带中部、处于狭长山谷中的北川县是受灾最重、伤亡最多的一个县,有着55年历史的清秀山城,在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的双重冲击下,体无完肤??80%以上的房屋被损毁,100%的建筑成为危房。
今天当地正考虑选址重建北川。说起重建,无论是北川县委书记、北川百姓,还是关心北川的专家学者都提出,规划设计要把防灾减灾放在首要位置。事实上,这次国务院成立的规划小组,也一再强调灾后重建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规划建设涉及灾区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业恢复是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内容,有些地区为求尽快恢复生产,也在打算抢修、抢建。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讲科学,只讲速度,极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因此,规划不仅要考虑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还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资源。
比如,旅游业的恢复。此次地震所涉及城镇,均处于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绵阳市的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4%。震灾使当地的旅游业遭受巨大破坏。如何恢复原有景区?如何开辟新景点?这些都应在细致的环境保护措施下进行。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的新建。从废墟中坚强站立起来的人,不会也不能够彻底地忘却,如何在修复和重建中保留这段历史,如何能祭奠死者、警示后人,这也需要我们的专家,怀着对生命的尊重,给规划注入人文关怀。
规划先行,对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绝不能是一句口号,一个标语。无论是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等等,一切规划所担负的,不仅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希望,还有那些幸存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温家宝总理重返北川时,对当地干部殷切地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他同时提醒,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即使县城迁建,也要注意保护好羌族文化遗产。是的,再造新的家园,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历史文化的归属感……而这些,正期待智慧的人们拿出一个蓝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