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重复杂的震后重建工作中,孤儿收养无疑成了近日的突出热点。
尽管民政部门多次声称,灾区孤儿的数字有待确证,但各地争相开通的孤儿领养热线数日来一直在忙线中,民政局、红十字会、媒体、妇联,只要该机构跟救灾、跟孩子沾边,都被当成领养孤儿的咨询点,一个如何领养灾区孤儿的帖子能在网上引发上万人留言。
其实,直到今天,灾区恐怕还有不少人没能搞清自己的亲人是失去还是失散,这说明孤儿身份的确认还得有相当一段时间,更说明眼下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统一信息平台,寻亲如此,收养更是这般。如果没有主流渠道把孤儿跟收养者两头的准确信息整合起来,四处咨询且碰壁的收养大军就会很混乱,靠媒体的热线、靠网站的留言,很难控制局面。
更何况,地震孤儿有着特殊的童年经验,收养者能不能完全接受这一点?能不能保证始终像今天一样给他们家的稳定与温暖?收养是牵涉孤儿一生的概念,地震孤儿的心比一般孩子更敏感,谨慎起见,收养者应该冷静思考一段,应该接受筛选,为了让孩子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收养一个孩子应该比生一个孩子更难。
虽然人们打爆了孤儿领养热线,但如下倾向也很明显:希望领养的孤儿年纪小点,没有伤残,在地震孤儿中,心头伤口最深的大一些的孩子,失去最多的伤残的孩子往往被绕开。而在对地震孤儿的爱汇成海洋的另一面,对地震孤残与孤老的关注还在比较干涸的状态。
我们不能说这就是挑挑拣拣,献爱心的人当然也可以有形形色色的心态。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人们毕竟更愿意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因此不能指责分散的家庭在认养中把孤残、孤老排除在外。但地震孤残与孤老(特别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孤老)失去的最多,得到的最少,生存下去最艰难!这些,我们应该明白。
地震孤儿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天真可爱的他们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会有无数援助之手伸过来。鉴于健康孤儿、孩子、学生们并不少人关爱,海内外有组织的公私机构,似乎更有责任引导资金、捐助、帮扶,向孤残与孤老人群流动,致力将更多的专项基金建立起来,舆论重心也该挪到救助孤残、孤老这些最容易被社会遗忘的群体上面。毕竟,弱者中的弱者是怎么个生存状态,才是真正反映一个社会的人道底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