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重组的具体消息甫一出来,昨天港股方面,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
中国网通复牌后,三只股票集体放量下跌。中国联通A股昨天亦下跌1.54%,拖累3G概念板块整体走低。
相关电信营运商昨天的表现,似乎体现出市场对电信业重组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但市场的短暂表现,不足以成为评价此次重组成败的理由。分析评价电信业新一轮的整合,还须有历史的眼光。
如果回溯14年来中国电信行业的变革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这期间经历的是怎样一条进步的路径。尽管这个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不断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留有遗憾、依然继续等待革新的过程。
从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开始,电信行业迄今已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变革。电信业从完全垄断到引入竞争,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从两个竞争主体到多个竞争主体,一个基本的宗旨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邮电部身兼数职。1994年,效仿英国电信市场双寡头竞争的局面,中国联通以“打破垄断”的名义正式成立。但在固话需求强烈的时代,中国联通根本无力与中国电信形成抗衡之势。随着邮电部在1998年分拆为分管邮电事业的邮政部和分管信息产业的信息产业部,电信行业的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于是,2000年,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资产从中国电信中分拆出来,成立了
中国移动;同年,中国铁通也挂牌成立。2002年,中国卫通成立,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和数字集群应急指挥调度通信。
至此,中国通信市场已经从当初仅有一家中国电信,变为五大运营商共存的格局,但是当初电信改革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五大运营商仍然无法对迅速成长的中国电信形成有力竞争或者制衡,于是有了2002年中国电信业的“南北拆分”。中国电信以长江为界,北方10省成立中国网通,南方21省成立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市场六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最终形成。
从2002年到2008年,电信市场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移动对固话的替代作用,固网运营商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电信市场形成了新的“寡头垄断”,即:中国移动垄断了电信市场70%的移动用户,收入规模超过其他三家运营商的总和,利润是其他三家总和的2倍。在“一家独大”的市场中,推动企业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动力只能来自于企业内部,而不是外部,但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动力往往不够充足。
目前,电信服务仍然是各种投诉的“重灾区”。与全球市场相比,中国的手机通话资费以及上网资费的昂贵程度仍然“名列前茅”。事实上,在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之中,消费者只有非此即彼的两个选择。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行业终于又开始了第三次重组。
此次电信改革的目的,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点:一是形成三家实力均衡、竞争充分的运营商,二是促使自主创新得到充分应用,三是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到电信改革和电信业成长的成果。“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既是电信改革的手段,也是电信改革的目的。
经过这次重组,中国的六大运营商重新被划分为三大运营商。从主导改革者的目的出发,这并不是鼓励电信市场回归垄断??新产生的三大运营商在实力上更加接近,同时能提供移动、固话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服务,这意味着运营商有了充分竞争的基础,而消费者在每种业务上至少有了3种选择,而不是2种。
同时,伴随电信业重组的,是政府部门行政职能的进一步专业化和协同化。从最初的邮电部到后来的邮政部和信息产业部的独立,再到如今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业的历次变革可以说是政府机构变革以及政府体制、观念变革的结果,同时,后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前者的动力。
现在评论第三次电信重组的成效还为时过早。我们也遗憾地指出,第三次重组仍然没有走出前两次重组的“悖论”:利用行政的力量对市场做出看似均衡的分割,然后交给市场检验竞争结果,最终却不得不再次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14年来经历了三次电信业重组,带来的的确是通信资费的逐渐下降以及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尽管这种变化有时候速度不快,范围和程度也不够,但就进步的方向而言,电信业的重组并没有失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chuangangc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