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融资???证券市场原有的快速融资老办法,正伴随着大小非减持新规的陆续出台而逐渐升温。与以往不同的是,此类股权质押引入了券商这一中介,由其充当起了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应方的纽带。
大小非的另类融资
5月初,河南某房地产管理和开发企业公告称,该公司接到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通知,其控股股东6天前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中的近700万股限售流通股,质押给了某国有商业银行重庆分行。
这看似普通的一则股权质押,却牵涉着一个当下正盛行的大小非股权质押另类融资。据参与该项股权质押的内部人士称,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此次股权质押,一次性获得了其所持股权市值50%的贷款。这笔近2000万元的贷款看似是银行给的,其实是参与其中的券商在承担“风险”,银行其实只起到一个股权托管的作用。
其具体的操作是:上述上市公司大股东将其限售股质押给了深圳某券商,该券商按照协议签署日股权总市值的50%,提请上述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而股权也相应地托管于该银行。如果质押股权市值跌至协议签署时市值的80%,上市公司大股东需增加抵押物,否则该部分股权就由券商取得质押股份的处置权。到期后,如果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回购股份,则不向银行支付本金和利息,券商代银行取得质押股份的处置权,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偿还银行贷款;如果质押的限售股有较大幅度上涨,上市公司大股东想回购股权,则需支付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以回购质押的股份。
“整个过程中全部的风险都是券商在承担,银行只需认准券商还贷就行。”上述参与交易的内部人士称。不过,这位内部人士也表示,所谓的全部“风险”几乎是没有风险,因为上述上市公司的股价不可能在协议的一年内跌去一半。
质押融资悄然盛行
据了解,在大小非股权质押融资的过程中,券商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是牵线搭桥的中介,还是股权的质押方;不仅可以帮大小非持有者从银行拿到贷款,还可以变相通过信托产品进行融资。
上述大小非的另类融资途径,也得到了深圳某券商经纪业务部负责人的认可。这位负责人称,他们最近就做了好几单该方面的业务。来自市场的公开数据是,今年以来,累计已发生275笔股权质押融资,质押股权达83.43亿股,其中多为限售解禁股和尚未到期的限售解禁股。
据这位经纪业务部负责人介绍,上述公司的股权质押中,就有很多通过他们这种渠道进行的。他进一步介绍说,做该方面的业务都是选择好的公司,上市公司资质越好,获得的贷款比例就越高;ST股的质押融资坚持不做;优质蓝筹股最高可获得60%的市值贷款。“具体的贷款占市值比例可以具体谈,各家也不一样。”
业内的一般比例是,小非抵押贷款额为市值的30%,大非抵押贷款为40%,全流通股票抵押贷款为50%。上市公司资质越好贷款额度越高,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更受青睐。质押期限一般为一年,质押贷款年利率一般为15%至18%,券商收取的管理费一般为1.5%至3%,信托费用一般为1.5%。全部计算下来,质押方付出的成本一般在20%左右。此外,出资方不仅仅限于银行,也有具有闲置资金的一般性公司。有些券商甚至通过信托公司变相发行一定期限的固定年收益率10%的信托产品,获取其中的利差。
对这种新兴的大小非抵押融资,业内不少专家的评价是:主要还是大小非持有人缺资金,到期的减持不掉,没到期的不能减持。加上银行放贷审批越来越严,以前的直接股权抵押贷款有风险,而对股权的处理又正好是券商的强项,这就导致券商“分食”大小非股权质押融资这块“蛋糕”。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