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13日表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制订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使灾后重建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位负责人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日前讨论通过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复杂,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不仅要安排好人类活动空间,还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要考虑恢复生产,还要考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合理安排经济布局;不仅要体现现代化要求,还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他说,灾后重建将首先从受灾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入手,优先解决受灾群众居住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和收入等问题,使受灾群众有房住、有安全饮用水、有学上、有病能医、听上广播、看上电视。然后,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目前,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正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对汶川大地震的受灾范围提出综合评估意见,为最终确定灾后重建规划范围提供依据。
这位负责人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初步掌握了地震活跃区域的分布和走向,可以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和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这些都是科学进行灾后重建的基础。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要在对地震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评估,科学论证,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合理确定重建区域,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在谈到灾后重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时,这位负责人说,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这次灾后重建要避开主断裂带,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还要努力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表示,制定灾后重建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未来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合理确定城镇布局、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合理安排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谈到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重建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的要求时,这位负责人说,灾后重建不仅是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得到恢复的过程,而且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灾后重建要与工业化城镇化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结合,把适宜开发的区域发展好,把需要保护的区域保护好。
根据安排,国家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重建规划编制任务,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确保灾区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达到并好于灾前水平。同时,要实现灾区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科学发展的后劲增强,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