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大学入学率的发达程度,在5000大学生应聘搓澡工上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印证的话;那么,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则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状元郎”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身为西南大学2004级学生,4年前,潘茜跨进全国重点大学校门,就读师范汉语语言文学专业;4年后,她本有机会选择稳定教师工作,却端起了洗脚盆,应聘普通洗脚妹。
作为从事浴足行业的高学历,潘茜显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前,就曾经有女硕士当“洗脚妹”的新闻。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哈佛毕业生在纽约街头开出租车来证明白宫看门人和总统一样有尊严。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却是,和那些在信息时代靠高科技创业的国外同龄人不同,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把服务业作为就业或者创业的首选?
毋庸讳言,这样的例子几乎俯拾皆是,而且还都被认为转变就业观念的典型。似乎在这个转型时代里,你只要能成为财富英雄,完全就可以恪守“英雄不问出身”的古训。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诋毁大学毕业生创业热情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当国外的同龄人用信息为武器攻城掠地的时候,难道我们只好用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成就年轻人的未来?固然,“先就业,后创业”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但是,在一个大学毕业生纷纷远离自己的本专业而饥不择食就业的时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和潘茜心目中“洗脚按摩是一个还没有被大学生发现的朝阳行业”说法如出一辙的是,被人称作广州“猪肉大王”的北大才子陈生也曾说过,“卖猪肉比卖电脑还有技术含量”。这真是一个靠传统思考无法理解的发散思维。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浴足和卖猪肉“含金量”比较高,收入比较丰厚。莫非,在庞大而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我们只能用潘茜的“江湖行”来为转变观念加冕?以财富来衡量人生的意义?
三尺讲台和一只洗脚盆,在潘茜那里已经分出了高下。而对于更多的潘茜来说,他们的未来和个人价值又在哪里?显然不是一只洗脚盆所能承担之重。作为一个庞杂而现实的课题,如何破解教育和就业的 “斯芬克斯之谜”,不但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更关乎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当我们还在为潘茜的选择而沾沾自喜之际,是不是也要问上一句,浴足是不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底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