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抑制通胀预期 期待更有力的政策应对

  市场人士认为,在面临全球通货膨胀恶化的困境之下,中国政府仍突然宣布大幅上调成品油和电力的价格,理由有二:一是食品价格回落令国内的短期通胀压力得以缓解;二是政府相信其后续的调控政策将能有效抑制通胀。

  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2008年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有44.5%的企业家判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分别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2.6个和13.5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48.2%的企业家认为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22.3%的企业家认为销售价格上涨,均呈逐季攀升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平均CPI达到8.15%,5月份CPI涨幅放缓至7.7%,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从4月份的8.1%升至8.2%。

  从6月20日起,我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上调幅度达到16%到17%,因为零售价格有8%的上浮空间,所以零售价格最终上涨幅度可能达到26%。

  有专家预测,上调成品油价格将在今年下半年推高通货膨胀率0.9个百分点,他预计今年的通胀率将为7.5%。美林公司已将其对中国2008年CPI升幅的预期从此前的6.9%上调至7.5%,明年的升幅预期则从4.8%上调至5.8%。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研究部门主管龚方雄也将2008年的CPI预期升幅从6.5%上调至7%。

  2008年初以来,在油价上涨的推动下,化肥、农药等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支撑了粮价的高位运行。尽管今年夏粮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长,但成本的上升仍然对粮价形成强有力地支撑。同时,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的情况下,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又有上调,受此影响,新粮的上市价格也将高开高走,后续粮价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涨幅。而粮价是基础价格,其稳步上涨将借助比价关系和成本关系拉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再度上涨,因此,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发表观点指出,由于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国内外因素较多,我们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正在加大。这主要体现在成本推动主导价格上涨,物价上涨滞后影响较大,通胀预期对物价上涨形成支撑等。从需求看,公众的通胀预期会促使其减少储蓄,增加即期消费,由此增加总需求,提高价格总水平。从供给看,通胀预期会促使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抬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胀预期的增大还会使公众更少地持有货币资产,转而增加持有证券、房地产以及实物资产,进而引发资产价格上涨。

  通胀压力仍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中主要矛盾

  今年以来,国内雪灾、震灾以及肆虐的洪灾,输入型通货膨胀;国外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顶的国际高油价、越南金融波动,步调放缓的全球经济等,都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能源、部分原材料行业销售价格上涨较快,通胀压力持续增强。

  从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看,能源已经替代人民币汇率成为美方对中方施加压力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需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中国的经济运行状态已经从过去的高增长、低通胀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未来一个阶段,中国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当下通胀压力随粮价的趋稳而稍稍有所减缓,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随着同比效应逐步回落,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会明显减缓。但是,如果把中国的通胀压力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胀压力可能是我们的宏观政策必须面对的现实压力。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慢,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明显减弱。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防止个别产品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稳定物价预期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通胀压力不太可能短期内消除,2008年以来,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成为宏观政策日益严峻的挑战。从货币供给来看,近期外汇储备增加较快,特别是非FDI(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部分增长较多,带来较大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5月份M2增幅依旧高企,说明来自需求方面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而从成本因素来看,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难以控制,这就是说由上游成本推动造成的通胀压力未来仍将持续。综合这些因素,通胀将仍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反通胀仍是宏观调控首要目标

  随着能源、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压力的上升,各国央行开始再次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控制通胀上,市场对央行的加息预期也不断提高。

  对此,央行将会如何应对,也成为市场非常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美国纽约表示,为了对付上调燃油价格可能产生的影响,央行可能会制定“更有力”的政策。但他并没有透露将会具体动用何种政策工具。

  “当然更高的能源价格会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带来一些压力,所以我们可能会加大反通胀的力度……很难说下半年通胀压力会不会继续缓解,我们需要密切监测。”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许小年指出“目前通胀压力严峻,未来不容乐观,全年CPI都将在高位运行,并不排除未来出现两位数的增幅。”在通胀预期下,政府必须采取果断坚决措施控制通胀。他指出,“越南通胀率在7%到8%之间持续了两年,今年年初突然出现恶化;印度的通胀现在也上升到了两位数。可以看到,通胀率在7%、8%左右徘徊的时候非常容易变成恶性通胀。”许小年认为,目前我国通胀率已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区域,国家必须采取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预期。

  巴曙松认为,在把应对通胀作为首要任务的基调下,短期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有必要坚持,包括继续使用数量政策对冲和回收过多的流动性及窗口指导等信贷控制措施。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央行对冲并不能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只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尽可能平稳的金融环境。政策操作的重点,仍然是推动结构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以产业重组、产业升级和放松管制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通胀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出路。在这方面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中受到重大影响,危机爆发后日本加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推广节能设备,从而平安度过1980年的第二轮石油危机。目前中国面临类似的选择。

  祝宝良指出,这轮价格上涨不是需求拉动型的,主要是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的,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控短期需求,对抑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很大的作用,对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的直接抑制作用比较小。但从紧货币政策将通过遏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抑制投资膨胀,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稳定全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

  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一直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抑制流动性严重过剩,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了对过热经济的警示。

  我们坚信,宏观调控部门在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遏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等以及各宏观调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货膨胀预期将会得到抑制,物价将保持基本稳定,我国经济也将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