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入保持了33.8%的增长,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在财政“减收”与“增支”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中央财政可能面临着多年未见的压力,但仍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适度减税还应继续,同时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和力度。
三大因素造成财政支出剧增
首先,突发性灾害支出较多,特别是当前地震灾害和未来汛情可能需要的应急支出,都是以前没有估计到的,都没有纳入年初预算考虑范围。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已分别安排了抢险救灾资金250亿元和恢复重建资金700亿元,两项相加资金支出总额已达950亿元,这个数字已接近去年设立的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这还不包括年初冰雪灾害和正在南方肆虐的洪涝、冰雹、龙卷风等灾害导致的增支。财政因此拨出的救灾和重建资金数量日渐增多。
而一个月前国务院第九次常务会议也指出: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是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较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等。“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这是近年来首次被高层提及的“突出矛盾”之一。
“其次,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支出增长速度非常快,并已经形成了惯性。”刘尚希认为,即便是财政减收,这些支出也减不下来,还得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支出需求还得不断扩大。
今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了民生方面的支出:预算安排用于教育支出1561.76亿元,增长45.1%;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增长25.2%;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2%。
与此同时,今年的财政预算还大幅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投入,中央财政安排对农民补贴支出1335.9亿元,增长23.4%;中央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支出3044.5亿元,增长17.0%;中央财政用于发展农村事业支出1245.2亿元,增加611.4亿元,增长96.5%。
再次是结构性支出,也就是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财政补贴不断增加。
在本月20日成品油和电价上调后,中央财政几乎在同一时间紧急拨付198亿元的油价补贴,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全额承担出租车行业因本次油价上调而增加的支出。
而在这之前,为控制成品油价格,中央财政已经向中石油和中石化等炼油企业支付了大量的补贴。
考虑到今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粮食、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对于中国物价上涨具有很强传导作用,在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总投入5625亿元的基础上,“两会”后,国务院又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
“由于CPI一直在高位运行,对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财政可能还会出台对低收入阶层的补贴政策,因此补贴规模、范围、项目都会上去。”刘尚希向记者表示。
因此,为控制成品油价格及电价上调的连锁反应所推出的财政补贴政策,会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加上2008年已经和还将增加的预算外财政支出,如果再考虑到财政收入增速极可能放缓,预计年初确定的缩减财政赤字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据专家测算,2006年的价格补贴(不仅包括油价补贴,但油价是主要因素)已达约1400亿元,今年这个数字只会增加。
“不过,由于补贴政策造成的扭曲比行政干预要小得多,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补贴的范围和力度。”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认为,应当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
财政收入高增长难以延续
目前的经济形势预示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加难度较大。
第一,今年1月开始实行的“两税合并”,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率显著下调,来自企业的所得税减少。
第二,去年,因股市十分活跃和税率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较多,全年印花税收入近2000亿元,今年预算是1945亿元,与去年持平,但在目前证券市场大幅降温而且印花税税率下调的情况下,证券交易印花税必将锐减,仅这一块收入就会形成很大缺口。
第三,出口方面,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2.9%,尽管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最终影响还没有显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减弱国际市场需求,近期国际油价的飞涨有可能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以及越南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有待观察,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国家对进口部分国内紧缺商品实行税收减免,以及对受灾地区和参与救灾企业的税收减免,也会对财政减收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去年财政收入中有些一次性收入,比如铁道运输企业一次性上交出售国有资产收入196亿元,今年不可能再有。
而以扩大征收范围以及“从价征收”为主要取向的资源税改革也因通胀压力过大,担心传导到下游产品而在年内难以推出,物业税和遗产税的开征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以上种种因素,都会使得今年财政收入难以延续去年32.4%的增长速度。
税制改革进程不能中断
政府宏观调控永远面对的是一个两难的任务,那就是保增长和防通胀。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之下,努力扩大内需,防止经济下滑,目前应该得到应有的偏重。
刘尚希说,连续多年以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形成的生产能力到一定时候总会出现过剩,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尤其是当这种过剩与外围的次贷危机叠加在一起时,经济下行就是必然的。
由于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而财政又面临很大的支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适度减税为主要取向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是否还要继续进行下去?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给出了几乎肯定的看法。
专家指出,中国的减税进程从1998年开始,并在2004年逐渐实现。直到今天,中国的税改已经形成了一个具体的“路线图”,即以减税为取向。生产领域的增值税转型是一项减税改革,这项改革自2004年率先在东北试点。2007年3月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这项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工资的补偿、折旧补偿,还有25%的税率都是减税改革。而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减税,从对弱势群体的减税开始。2006年实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个体户的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这个政策让500万个体户免于交税,税务部门减收50亿元。而农业税的免除,在短短几年内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高培勇新闻,高培勇说吧)指出,目前的财政支出压力只是相对的,而减税也是必要的。但现在关键的问题不是减不减税,而是到底要不要进行税改。
“增值税转型对经济增长是个刺激,可以扭转经济下行的局面。”刘尚希说。
而刘桓则认为,近期政府一直试图在减少企业负担,减税是总的趋势,但由于近期通胀压力巨大,减税进程有所放缓,目前还不宜大幅度减。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