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为2490.72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同比上升25.31%。其中A股IPO及再融资额均出现大幅下滑;债券融资比例大幅提升,占到了29.33%。
A股融资骤减 今年以来股市持续大跌,已殃及股市融资功能,A股IPO及再融资速度均明显放缓。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股市共有58只A股发行,募集资金898.4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其中,沪市仅有
紫金矿业、
金钼股份、
中国铁建、
中煤能源4只新股上市,融资670.61亿元;深市挂牌54只新股,累计融资227.81亿元。
与去年全年120只新股IPO、融资4470亿元相比,尽管今年上半年IPO数量接近去年的一半,但由于多是中小企业,融资额大大降低。另外,今年以来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已实施增发再融资1313.79亿元,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由于目前股市低迷,一些IPO新股及增发股票相继跌破发行价,股市融资功能面临严峻考验。为了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监管部门今年以来逐步放慢了新股发行过会速度。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有16只新股IPO,融资311.66亿元;至6月份锐减至10只,融资额只有47.77亿元。尤其是大盘股发行速度大大降低,如中国建筑尽管一个多月前已过会,但目前仍未启动发行,这与当前市场极度疲软不无关系。
去年A股IPO融资额曾创出4470亿元历史新高,包括再融资在内的股市筹资额高达7791.56亿元,为全球市场之冠。去年A股市场一度牛气冲天,但今非昔比,今年以来股市持续笼罩在熊市阴影中,融资能力大幅削弱。据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08年A股IPO融资额将只有2500亿元,远低于去年的4470亿元。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就此表示,今年A股融资无疑将重陷低潮期。下半年如果市场状况不能改善,将严重制约大盘蓝筹股的发行上市,期待已久的红筹股回归以及外国企业发行A股的难度都将加大。
股权融资活跃 与公开发行股票市场融资大幅萎缩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今年以来私募股权融资持续活跃。据股权投资研究机构清科集团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维持高位增长态势,上半年VC和PE投资总额近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0亿元。
其中,一季度共有16只针对亚洲市场、投资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资金199.98亿美元,募集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共有36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超过30家,投资额为26.79亿美元。另外,二季度共有10只针对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资金120.22亿美元,募集金额虽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较去年同期仍大幅增长。期间中国共有37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超过30家,投资额为25.59亿美元。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正吸引着全球资本纷纷涌入。据清科集团预测,今年专门针对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在内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可投资资金可望超过500亿美元。如果没有太大的市场波动,预计2008年全年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将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就行业来看,预计2008年全年传统行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行业分布会有较大的改变,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市场低谷后或将有所回升;在其他高科技的细分领域中,国际油价高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将使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价值凸显。近两年来兴起的投资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热潮,在2008年将热度不减。
针对私募股权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股市融资难度加大,一些企业转而寻求私募股权投资。而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回报非常诱人,这进一步吸引资金涌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企业债融资额同比增两倍 股市大跌不堪扩容重负,商业银行信贷大幅紧缩,2008年注定成为企业融资极为困难的一年。而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角色,在这种特殊的大背景下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债市正在成为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招商证券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企业债融资额达到1196亿元,接近2007年同期的2倍水平,相当于2007年全年的60%。此外,可转债(包括分离式可转债)募集资金614亿元,增长了4.3倍;公司债募集资金130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融资的扩容已经成为2008年企业直接融资的新亮点。
尽管上半年债券市场在持续不断的加息阴影之下,并没有上佳表现,但相对于同期股市的暴跌而言,高安全边际的债市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而今年以来,在发改委、央行、证监会等监管层的推动之下,中期票据新品种的推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的壮大,使得债市正在成为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今年一季度,短期融资券在经历了2007年底收益率飙升的困境之后,在加息预期弱化的良好背景下,发行总量迅速上升,并成为上市公司在增发难度加大后的另一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不同短期融资券之间的信用利差也有更加显著的体现,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为企业通过短融融资奠定了更为健康的基础。而一季度多家质地并不太好的上市公司的短融发行,则进一步降低了同类企业发行短融的门槛。
今年4月,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之后,一个新的企业融资方式--中期票据正式开启。根据中期票据相关发行细则和指引,中期票据的发行批准权力已由央行下放给交易商协会,并采用高效快速的注册制。在第一阶段以大型央企为代表的中期票据发行之后,市场人士判断,中期票据发行主体将逐步转向上市公司和一些非上市的优质企业,并继续为企业融资提供一个重要渠道。分析人士预测,在二季度第一批大型优质央企试水之后,下半年其他类型发行主体的中期票据预计将会很快破题。
分离式可转债或将替代股票增发 进入6月以来,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分离式可转债显著增加,并成为当月债市的一大亮点。在宝钢、
葛洲坝等之后,
东阿阿胶等新一批分离式可转债也即将登陆交易所债券市场。由于分离式可转债票面利率较低,融资成本相对于其他方式也有优势,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分离式可转债有望成为股票增发的一个合适的替代方式。
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今年以来在分析中国资本市场时均表示,A股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波动性太大。因此,中国必须要引入新的融资产品,而债券市场的发展则可以起到减轻股市融资压力的作用。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不仅可以通过股市,也可以通过债券市场来实现。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市一般都大于股市,两者是一个跷跷板关系,股市波动,资金就会流到债市。而目前我国债市的融资额只有股市的大约27%,未来债券市场应在稳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今年以来债市品种和层次的丰富,信用利差也将会加快体现,债市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逐步增加,进而形成债券市场融资与投资互动的良性循环。在当前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债市的稳健扩容将形成上市公司、股市、债市的"三赢"。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