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宁波银行作了一番跟踪,重点了解“小非”的产生和对股价的影响。
宁波银行去年7月19日上市,发行价9.2元,开盘20.38元,收盘22.13元。去年8月2日涨到32.16元,今年最低时跌至9.71元。
按照《招股说明书》规定:今年7月19日该行6.35亿股限售股解禁,21日可上市流通。6亿多股限售股中内部职工股多达近4亿股,持股人占员工总数7成,每股成本仅1元。有人计算,以7月15日宁波银行11.62元收盘价为准,将诞生91个千万富翁和895个百万富翁。
由于限售股7月19日解禁,股价自7月15日起连续3天大幅跳水,从11.62元跌至10.20元,跌12.22%。员工所持限售股市值损失5.65亿元,身价缩水不少。7月21日该行限售股上市流通,早盘以9.31元创上市以来新低,成为当天金融股中表现最差的股票。尽管收盘价仅10.3元,不到上市首日收盘价的一半,但以“小非”1元的成本,仍有10倍利润空间。持有20万股的普通员工成了百万富翁,拥有700万股的董事长,拥有600万股的行长,自然就是千万富翁了。
难怪有那么多企业争抢着上市这块肥肉。这样的美事谁不想?谁不要?一家城市合作银行上市就产生那么多“小非”,造就那么多富翁,这是中国股市制度的缺陷,是对广大投资者严重的不公。
有知情者质疑“宁波银行员工用房屋贷款承购内部职工股”,遭到该行人员否定,但要7成员工每人至少拿出20万元,这并非易事。投资者用比“小非”高出10倍甚至20倍价格买入,与“小非”为伍“平等”交易,犹如身边埋藏着定时炸弹,不知何时爆炸。这样的股票,是不碰为好。
我一辈子从事金融教育和金融实务,所在单位也是股份制银行,2003年上市时没有一股内部职工股,我觉得这是对的,因为上市不是为了“造富”。
今年以来股市轮番暴跌,“大小非”减持是祸首之一。今年下半年是限售股解禁高峰期,其中8月份高达4351亿元,差不多占全年四分之一。几年前定向增发的“大小非”(限售股),经连续扩股分红,有的已成负值。在任何价位抛售都是暴利。现行法规对“大小非”减持又无强有力限制,虽证监会有令,减持要定期披露,但对利欲熏心的“大小非”来说又有何用?
大小非是股市的“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来源: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