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成长路
??访国泰航空中国区总经理杨伟添
文/本刊记者 曹世中 摄 影/张 晶
在全球航运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一家只有160多架飞机的香港航空公司, 2007年却实现经营收入753亿港元、利润多达70多亿港元,成为亚洲区、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航空公司之一
一家成功公司的背后,必然有着
鲜为人知的故事。
国泰航空是香港第一家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成立之初,仅有两架改装自美式C-47运输机的DC-3来执行航班营运,开办香港到马尼拉、曼谷、新加坡及上海的客运及货运包机业务,首年载客量即达到3000人次。1946年创办时命名为“Betsy”的首架DC-3客机,于1983年在马尼拉机场执行最后一次飞返香港的航班后正式退役,如今悬挂在香港科学馆的天花板上,做永久性展出。
可以说,是这架并不起眼的螺旋桨飞机,飞出了国泰航空的成长历史。
经营:从香港飞向全球
今天的国泰航空中国区,是在国泰与港龙航空整合后设立的新部门。每天,搭乘国泰航班飞往世界各地的商务客流很大,但人们对这家航空公司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为此,《新财经》记者专访了国泰航空中国区总经理杨伟添
《新财经》:杨总,您是哪一年进入国泰航空的?
杨伟添:我是二十八年前进入太古公司的。1948年香港太古收购国泰四成半股权,成为国泰的大股东。当时,太古给的工资挺高,我大学一毕业,就参加了太古的考试,成为当年进入太古的两个培训生之一。当时国泰航空并不大,只有十多二十架飞机。
《新财经》:航空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行业,行业垄断特征明显。国泰航空也是在一种垄断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吧?
杨伟添:行业垄断是个很大的误会。在香港国际机场,共有85家航空公司在经营。以飞往曼谷为例,从香港飞曼谷的航空公司有11家,竞争极大,所以与垄断沾不上边。国泰与港龙都是商业机构,不像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应该说,国泰是依靠市场力量发展起来的。在国泰起步期,当时的香港政府把香港以南的航线分给国泰经营,以北则交给唯一的本地对手、怡和洋行属下的香港航空经营。1958年,国泰收购香港航空,开始进入全速前进年代。从1962~1967年,国泰的业务每年平均跃升20%。此外,国泰还首开先河,成为世界第一家为多个日本城市,如大阪、福冈、名古屋等城市提供国际航班服务的航空公司。
从1980年起,国泰开始注重前舱客流,当时还没有“商务客流”的概念。我们针对前舱客流推出了许多服务计划,受到了乘客的欢迎,也大大提升了航线收入。国泰的竞争力,更多是体现在对客源的服务上。
《新财经》:国泰与港龙整合后,设立了中国区总经理这个职位。您在这个职位上主要负责哪些工作?是否要承担相应的经营指标?
杨伟添:是的。国泰和港龙整合后,境内员工有600多人,这么大的团队,应该有个职位把这个工作抓起来,建立一个更高效的境内服务团队。国泰每个大区的负责人都有经营指标,包括客运、货运销售指标,服务的正点、晚点指标。我目前的工作包括政府沟通、业务开辟、经营管理等等都要去抓。将两个原来独立的部门整合在一起,花了我不少时间。
《新财经》:中国区的业务收入,在国泰经营收入里占有多大的份额?
杨伟添:客运大约占到1/5,货运大概是1/3,珠三角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区,货运的潜力很大。目前,国泰航空主飞国际线路,港龙航空主飞国内航班,国泰在全球设有8个业务单元,经营着119条航线;港龙则营运33条航线,两公司的航线大部分不重叠。通过业务整合,搭乘港龙航班出境的旅客,在香港的中转时间不会超过50分钟,就可顺利出关。
用人:高管职位用通才
对杨伟添总经理的采访,轻松而自然。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像是两个老朋友在一起聊天。在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国泰的许多高层都是外国人。于是,关于人才的使用,就成为采访中交流的又一个话题
《新财经》:境内航空公司的高管,很多都有专业背景,有的是部队航空系统过来的,都会开飞机。我注意到,国泰的高层有很多外国人,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杨伟添:香港没有空军,所以,国泰和港龙与境内的航空公司情况不一样。国泰很大的一个管理特点就是用通才,通才都是修文、修史的出身。用通才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会卡在一个具体的点上。
通才考虑问题一般比较宽,会从很多方面考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从太专业的角度去看,就会搞复杂了。像我,就是从“国泰假期”那边转过来的。
通才做事情没有负担。
国泰的管理高层,每过几年就要换一个岗位,就是要让大家都成为通才。
《新财经》:像您这个职位,干到多大会退休?
杨伟添:一切顺利的话,应该是60岁吧。(笑)
在国泰,也有退休早的。我们的机师大部分是外国人,在天上飞了很久,回英国已经很陌生了。他们有的娶了本地人做太太,退休后就留在香港,他们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
《新财经》:您在国泰工作了二十多年,工作上有没有遭遇过压力?
杨伟添:压力是有的。从好的地方多想想,压力也就减轻了。航空公司看起来很大,几百个亿投资在里面,但背后看的还是人。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不会想太多,只会开开心心工作,二十几号拿工资就好。(笑)
《新财经》:境内的大飞机公司已经成立,国泰有没有考虑以后购买国产的大飞机?
杨伟添:我们主要看机型。国泰一直都是买大飞机。前几年流行低价航空,我们考量了之后没有去做。国泰的客源定位在商务客流,我们不可能白天做这个,晚上又去做那个,最后什么也做不好。
航空公司是很讲配套的。到2020年,我们整个国泰航空集团会有200架飞机。内地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用心做到最好,精益求精。“香港是我们的家,是基地。”香港在全球的经济地位,这个重要枢纽对国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文化:
快乐经营,以香港为家
从一架飞机起家,到超越日本航空,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伴随着香港的繁荣而崛起,走过了不平凡的六十二年。在采访中,记者从杨伟添和他周围的同事那里,总能听到朗朗的笑声。这笑声已经成为国泰航空的人际氛围,融合在他们的对外交流上和工作协调中
《新财经》:我感觉,您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杨伟添:是的。其实,你可以感觉到,快乐元素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一个氛围。用同事们的话说,就是“快乐工作、快乐协作、快乐赚钱”。
《新财经》:管理者的这种心态,会对属下产生影响吧?
杨伟添:我不给他们太大压力,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很明确。做管理,有时就像放风筝,线拉得越紧,风筝越飞不高。你把线放得长一些,风筝会越飞越高。
《新财经》:作为中国区总经理,您每年要在天上飞多少天?
杨伟添:刚刚三个月吧,我就飞了44次(说着一边笑,一边拿出厚厚一沓机票)。国泰与港龙整合后,有21个航点,我会经常到各地去看看。各地分公司的人看到我去,会很高兴,把他们的工作情况与我一起分享。
《新财经》:经常不在家,太太会有意见吗?
杨伟添:我们公司有一句流行语:“家就在心里面。”加入这一行,就要接受这种状态。香港不单是我的家,更是国泰的最佳基地。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国泰已经组成一支全球最先进、最年轻的机队。但我们依然进行机队更换计划,耗资购买全新航机,务求令机队更新、更宁静,大大减低了维修费用。
“家在香港,心系香港。”不是我们在喊口号,我们的员工天天都在这么做。
《新财经》:您什么时候最开心?
杨伟添:最开心的时候,是看到我的同事从较低的职位升上来。看到他们在职业上取得成就,我会候特别高兴。
链接
国泰航空发展史
链接
国泰航空发展史
1959年,设有两级客舱的洛克希德Electra客机投入服务。
1962年,国泰进入喷气机时代,康维尔(Convair)880客机正式投入服务。
1969年,全年载客量超越50万人次。
1971年,购买了首架波音707客机。
1980年代,国泰航空由太古洋行持有70%股权,汇丰银行则持有30%股权。
1985年,香港一批华资商人合作创办港龙航空。
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获得56倍的超额认购。
1987年2月,太古集团与汇丰银行以23亿港元向香港中信集团出售12.5%国泰航空股权。中信成为国泰航空第三大股东,荣智健及另一位中信高层进入国泰董事局。
1988年,国泰创办“本地飞行员培训计划”,训练香港本地机师。
1990年1月17日,国泰航空宣布入股港龙航空。
1994年3月,国泰航空以2亿港元,购入华民航空75%股权。
2006年6月9日,国泰航空发表声明,将以82.2亿港元及发行新股(股份占九成),向港龙航空其他股东全面收购港龙。另动用40.7亿港元,增持中国国际航空股权,由10%增至20%。另国航则以53.9亿港元,购入国泰10.16%的股权。
2006年8月31日,国泰航空接收第100架飞机,该飞机为空中客车A330-300型。
2006年9月28日 ,港龙航空正式成为国泰航空成员。其后,国泰航空集团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相互持股,成为全球最大航空联盟之一。
杨伟添:
国泰航空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从1980年至今,服务国泰航空超过28年。曾担任东南亚区域总经理、国泰假期董事总经理、香港销售经理等。
记者手记
与境内几家争得焦头烂额的航空公司相比,国泰航空在同样竞争激烈的天空,以深度经营为战略,以快乐服务为圆心,走出了一套优美的发展舞步。
将快乐元素贯穿在公司经营中,无疑是国泰航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个元素一旦成为对接商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将会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生意动力。
记者采访大多在内地飞来飞去,还没有乘坐过国泰的航班。但我期待着,能有机会亲自体验一次国泰航空的快乐服务之旅。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