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货币体系对于各国的金融运转愈发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蔓延、美元持续贬值以及一些国家资本市场的暴跌造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不安,这一切使得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探讨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在现有的讨论中,有赞成对现有方案进行改革的,也有赞成改良的。对于一切针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良方案,笔者始终持否定态度。改良方案只是对现有体系明显不足的修补,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其思想实质是维持现状,亦即维护既得利益。那么,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体系的底层,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集团的支配和剥削的局面将难以得到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公正、高效、消除财富效应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个认识的改变,也是数年来我们用巨大的财富成本换来的。那么,如何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呢?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一直是实力对比的结果,实力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实力的对比结构是可以整合的。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意味着权力大致平均地在一些国家分布,包含了3个层面含义:均势是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的一种实际状态;是一个国家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具体政策;也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织起来的相互制约、制止强权的体系。
在国际关系中,均势的形成将更有利于民主化及世界和平,那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应该起到相同的作用。而现实的发展正在向这个方向接近,前提便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已经显现的多极化势头。
有数据可以论证。截至2007年末的7年时间里,欧元对美元升值约8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所占有的份额已由1999年的17.9%上升到25%,到2010年,欧元所占比例估计将进一步上升到30%。美元与欧元近几年来一弱一强的对比走势,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专家学者纷纷预计,美元将退出独霸的地位,国际金融领域将进入多极化的时代。
笔者并不认为,美元会很快结束独霸地位,但是,无论如何美元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了,加上中国、俄罗斯及巴西等国的崛起,使得整个局势更有利于多极均势的形成。在这种新局势下,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应该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采取均势战略,制衡美国的金融霸权。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多地关系到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作为政治大国,不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默认和忍受美国的金融霸权,而应该积极作为,至少应该在战略上采取均势政策,以均势状态为目标。
其次,增强实力,作好成为“一极”的准备。中国逐渐成为金融大国,至少已经具备成为金融大国的潜力,人民币必然,而且正在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极,我们必须正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经取得的地位,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练好内功,完成使命。
再次,扩大货币合作。这主要包括4个方面:
推动大中华货币圈的建立。构建包括香港、澳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纳入台湾)在内的大中华货币圈对于中国而言应该成为首要选择,这是中国成为一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目前中国可以采取的最有可能和最易实行的措施。这一过程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固定相互之间的汇率,然后再逐渐过渡到统一的货币。
建立或扩大亚洲多边危机互助机制。总体而言,亚洲有实力也有必要建立或扩大亚洲多边的、开放的危机互助机制,中国亦责无旁贷,应该为亚洲以至世界的金融稳定承担义务。
积极推动亚元区的建立。亚洲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多样性和巨大的差别使得亚元区的建立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中国应该主动参与,促使亚元以某种方式实现。
探讨中俄货币深入合作的可能性。货币合作不一定要局限于地域,探讨中俄不同程度的货币合作也是现实和可能的选择。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所以在货币领域的合作还是具备一定条件的。这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意义,不仅使两国迅速跻身于国际金融大国的行列,还将彻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早日实现“多极均势”的局面。(作者系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