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的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导致各地的金融生态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共性特征,又因各地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色。
近日,山西省银监局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上传达的信息显示,这个全国的煤炭大省,在依靠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加大落后产能淘汰的过程中,尽管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双降”态势,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53%,但贷款集中度问题、“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风险值得关注。
长贷突出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运行总体平稳,但是从紧货币政策之下,结构性变化特征明显。
一个向好的变化是,长期困扰金融业的“短存长贷”因存款结构的稳定,得到一定的抑制。
山西省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存款回流趋势明显,且呈现出明显的“企业存款活期化、储蓄存款定期化”特征。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各项存款119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833.8亿元,同比多增1007.5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新增339.2亿元,而居民定期存款新增653.9亿元。存款的定期化,使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更趋稳定。
但另一方面,“贷长,贷垄断”现象依旧突出。
当地商业银行人士介绍,这主要受当地重点工程投资拉动影响,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贷款投向重点项目趋势明显,构成了互为推动的格局。
山西省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山西省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全面启动并着力推进省城八大建筑建设,启动五台山机场和运城机场改扩建工程,拟新开工高速公路1000公里,将重点推进全长660公里的从大同到运城的客运高速铁路建设。
受重点工程的投资拉动,今年山西省中长期贷款增势迅猛。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288.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规模的71.1%,较去年同期提高35.2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人士指出,贷款长期化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表现,山西的状况除了与当地的投资结构有关外,“保煤电供应”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
山西省银监局统计显示,今年1-6月份,为了保证电煤开采的资金需求,新增煤炭类贷款119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规模的29%,而电煤的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
金融资源失衡
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下,“抓大放小”成为部分银行自然而然的选择,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金困局。
统计显示,从紧货币政策之下,当地信贷投放应声回落。上半年,山西省各项贷款余额5919.3亿元,比年初新增405.2亿元,同比少增57.1亿元。
山西省银监局认为,货币从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使部分民营经济、分散经营的小企业、个体户的资金进一步趋紧。
上半年,山西省小企业贷款新增规模仅为8.58亿元,而去年同期新增贷款规模为405亿元,占比不足2%。
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小企业可获得的金融支持“缩水”,一方面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单一、限制类行业较为集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信贷紧缩,银行“抓大放小”的倾向有关;另外,小企业自身信用环境欠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金融支持的失衡,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
山西省银监局的研究发现,受成本上升、信贷紧缩以及粮食和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价格飙升、运输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综合政策措施影响,已经对山西“两高一资”行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构成了新的挑战。
受此影响,山西省的经济转型开始加速进行。今年1至5月,山西省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52%,高于第二产业增幅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7.3%。另一方面,第二产业行业投资增长开始趋缓,1-5月投资比重同比回落6.4%。
高度关注“两高一资”风险
在金融分配出现结构性调整的同时,山西省银监局指出,在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未来的信贷风险应该保持警惕。
“两高一资”行业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刚举行的山西省重要政务信息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全省将坚决完成钢铁行业1000万吨、电力行业54.2万千瓦、焦化行业1450万吨、水泥行业200万吨、造纸行业5.4万吨、电石行业41.18万吨、铁合金行业7.26万吨落后产能的淘汰任务。
而目前来看,这些即将出局的“两高一资”行业所涉银行贷款,规模不菲。
山西省银监局统计,全省八个“两高一资”行业信贷总额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信贷总量的37%以上,不良贷款达95亿元以上。银监局认为,其中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山西省银监局局长邓志毅指出,金融机构还应高度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
今年以来,以十几个沿海城市为中心,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房价涨幅放缓或略有回调、交易量持续萎缩的低靡状态。3月末,山西省房地产业贷款229.1亿元,其中不良贷款33.2亿元,不良比例高达14.48%。分开看,开发商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5.91%和13.82%,而去年同期,这两项不良率分别约为20%和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