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认为
中短期内经济或存滞胀风险
应适当用好利率工具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召开的年中金融市场运行分析会认为,在中短期内,我国经济可能出现下行趋势,甚至存在滞胀风险。
存在滞胀风险
专家认为,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生产要素价格关系理顺、定价管制放开后,物价上涨压力将增大;原油价格短期仍将维持高位,不排除油价继续创出新高;国际粮价大幅上行,国内种粮成本大幅上升,粮食比价效应导致国内粮价存在上行压力;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空间有限,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存在继续上行的压力。
中信证券杨辉认为,我国经济增速不会出现非常大的回落趋势,经济“软着陆”可能性比较大。
农业银行胡挺认为,从“三驾马车”来分析,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2008年2月以来的增速不仅低于GDP,甚至为负,对GDP向下拉动作用将越来越大,大约为2到2.5个百分点;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虽然维持在25%?26%的高位水平,但扣除物价水平后在20%左右;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速大幅飙升,但扣除物价指数后与2007年增速基本持平;即使考虑地震重建对GDP的拉动作用,预计今年GDP增速在10.3%左右,2009年将下滑到10%以下。可以说,国内经济潜在滞胀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胡挺称,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两次明显滞胀,分别为1987-1989年和1992-1994年,持续时间在一两年左右。如果这次出现滞胀,也会维持一到两年时间,即从现在开始,一两年后才会步入下滑这种低周期阶段。
适当用好利率工具
会议认为,信贷调控是当前形势下控制投资、抑制通胀的重要手段,仍需严格控制信贷,防止投资反弹。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息是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但要控制好利息的变动幅度和结构。
南方基金刘朝阳认为,信贷调控这样的数量型工具是现阶段重要和直接的手段。必须严格控制信贷增长,抑制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冲动。
兴业银行徐寒飞称,一季度货币信贷调控虽取得初步成效,但基础尚不稳固,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高、货币投放过多等“三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信贷需求依然旺盛,投资存在反弹压力。因此,从紧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坚持。
中国银行袁跃东认为,解决中小企业、民企融资困难问题,加息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在资金紧张时,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可让更需要资金的企业便于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而大型企业可能因为资金成本提高,或减少对贷款的需求,或以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其他渠道来融资。从宏观角度看,提高资金成本的好处显而易见。
招商银行刘小腊称,中美利差是制约我国央行加息的重要因素,预计央行加息空间不会超过27基点,并将继续非对称加息,即短期利率上升幅度大于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存款利率加息幅度大于贷款利率加息幅度。
建设银行张铮表示,国外热钱持续涌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亟需管理创新。预计三季度人民币汇率以震荡加剧为主、小幅升值为辅,四季度升值或将加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目标价格区间在6.6-6.5。人民币汇率进入6.5区间后,单边升值局面有望结束,将以震荡为主。(任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