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不能脱离农村的进步。农村问题摆在了众多城市会议的题目单上。
记者于近日了解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迫切问题将与城市金融生态问题一并被列入探讨课题,成为将于2008年11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上的热点议题。
据悉,继前两届年会成功举办后,中国金融网联合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第三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目的是为了有力地配合中央和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促进各城市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确保投融资渠道畅通,推广国际化金融生态城市的经验和模式,并对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问题进行探讨。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中只有约 6%投向农业部门。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农户和企业能够获得的金融服务仅限于银行的传统借贷业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培养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多种金融机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资金配置中的竞争效率和规模效益。
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发展城乡统筹建设,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而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这是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处于金融生态的末梢,对整个金融生态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比城市,一些农信社在小额农贷的管理发放中仍旧存在风险突出的问题,农业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停滞不前、覆盖面极小的局面。农村领域的证券业、基金业、理财业务也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农村金融生态体系正处于一个残缺不齐的状态。只有将建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才能在新形势下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正规金融为核心,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这种体系初步改变了我国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机构单一的局面。但是,我国农村融资难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问题反而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流向城市趋势明显。
何世红说,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和谐有序、运作顺畅的“生态链”,对于国内农村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农村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本届年会上,农村金融生态问题将与城市金融生态问题一并列入本届年会的重点议题予以探讨。
据了解,“第三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将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五大国有银行的有关领导、100多个城市的市长、100多家中外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100多家来自海外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财团的负责人、400多家的国内外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及300多家中外知名媒体记者近千人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