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油价屡创新高 凭啥认为油价会降到每桶70美元
本报特约撰稿 杨鸿玺 (牛津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7月2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表示,如果美元汇率上升、伊朗核危机得到解决的话,国际市场油价可能从目前的120多美元/桶下降至70美元到80美元/桶。
全球储量够用40年
2006年全球石油剩余的探明储量为1805亿吨,沙特的石油探明储量高居首位,就分布而言,世界前10名有6个在中东,中东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世界的6%和3.3%,非洲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分别占3.3%和3%。美国占2.5%,委内瑞拉占6.5%,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的储量也很可观。中国的储量仅占世界的1.4%。
另外,2003年没人说石油短缺和枯竭,现在几乎全世界都大喊石油短缺。但“英国石油”公司(BP)2007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估》称,全球已探明储量还够人类用40年。所以,所谓能源枯竭说纯粹是炒作。
世界石油总量相对充足,生产和消费双方的需求在常态交易状况下应可望满足。但地区形势动荡、大国激烈争夺、产油国形势不稳、国际投机商炒作、美元贬值、世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及其互动,推高油价。
由于2001年以来具有浓厚石油财团背景的布什政府极力推行新保守主义,领衔发起“反恐”并相继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对伊朗持续进行军事威慑,导致国际形势和地区局势剧烈变化,石油丰富的地区广受冲击;国际石油炒家趁机兴风作浪,哄抬国际石油价格。种种因素使国际油价从2003年初的20多美元/桶骤然攀升到2005年的70多美元/桶,2007年10月达到98美元/桶,如今已超过140美元/桶。
所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在油价走势中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发起的“石油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然而,尽管随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快,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但到20世纪90年代甚至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国际石油价格却长期徘徊在10美元~20多美元/桶之间,石油价格不仅没上升,反而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所以说,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导致油价攀升。在本次国际油价疯涨中,是非经济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目前,美国的石油投机商和大石油公司大发横财,但高油价却伤害了世界多数国家,也伤害了美国民众的利益,美国民众叫苦不迭,油价长期维持高位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正常的。美国新一届政府很可能调整政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以降低国际油价。因此,国际石油价格在两三年内回落到70美元/桶的相对低位仍是可能的。
中国不必太急躁
从中国能源需求的真实状况看,中国石油净进口2005年仅占世界贸易量的5.5%,是美国进口量的23%,日本进口量的56%,而美国和日本石油净进口分别占世界贸易量的25%和10%左右。中国的进口份额相对不大,不可能左右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中国能源威胁论”纯粹是无稽之谈。美国麦肯锡环球研究所指出,今天中国的人均能耗仍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消耗的14%和日本的28%。再者,中国的石油国际依存度目前虽然接近50%,但中国的能源主体是煤炭,能源总体自给率达94%,对外依存度仅是6%。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对可能的油价大跌保持必要警惕和准备,切不可在国际油价处在高位时急于买进,上了国际能源投机商的当。还给了西方宣扬“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口实。
中国可先进口必要的石油,以满足国内的必要需求。在未来油价适度的低价位,可考虑增大购买量,并进行石油储备。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占据有利和主动位置,争取国际油价发言权,把国内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尽可能多地释放到国际市场上,变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影响者。
能源安全要靠挖潜
与此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尽可能降低石油的国际依存度。
第一是要加大勘探力度和投入,提高石油自给能力。中国的石油资源平均探明率为38%,其中海洋石油探明率为22%,处于勘探中期阶段,远低于73%的世界平均探明率和75%的美国石油探明率,在这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第二,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已开始积极有效地利用能源,争取到2010年实现GDP能耗降低20%。保持各种能源的相对均衡发展,稳步发展煤炭产业,停止或延缓用石油替代煤炭的进程。
第三,推进节能新技术,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水力、风力、地热、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达到中国陆地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1立方米可燃冰能释放出200立方米甲烷气体,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常规天然气的2~5倍。中国开发清洁能源的前景十分广阔,在中国已探明地热储量为4600多亿吨标准煤,目前只开发利用了不到十万分之一。西藏拉萨附近的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发电量已占拉萨电网的50%。另外,我国的潮汐能、核能,也大有潜力可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