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展超
历经三年修编,第三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规划》)终获国务院批准。根据《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而对于地方由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尖锐用地矛盾,《规划》一方面强调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同时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对省级行政辖区土地利用的调控。
地方用地政策将各有特色
“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阶段都有所不同,积累下来的土地利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本身也不完全一样,考虑地方实际,不同的地区应该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他强调,要用这个规划来引导地方用地,而“不搞一刀切”。
据新华社报道,《纲要》强调,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根据各地区土地资源条件、利用现状和潜力,加强各类主体功能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对省级行政辖区土地利用的调控。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不平衡,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在上月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多位中部省份国土部门官员纷纷直陈,因为当地工业化、城市化势头迅猛,加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产生了大量的用地需求,用地矛盾不断深化。
“现在区域特征还是很明显,东部地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增长应该转型了,如果土地政策不能刺激它转型,就会有问题。”郧文聚说。
而对于中西部地区,郧文聚认为,如果它有需求,你不满足,也会有问题,就制约了它的发展。
区域用地差别化的政策,已经在国土部门层面开始探索。日前,国土资源部分别与成都、重庆、天津等地政府签署相关合作备忘录,“改革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土地管理机制”成为关键词。
对此,郧文聚认为,这可能成为未来国土工作的一大趋势。对这些“两型、综改试验区”新的用地特点和新情况,土地政策怎么去配套,将是国土部门近期主抓的一件大事,“土地政策将会越来越具有特色”。
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不开口子”
此前的2006年9月,国土资源部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未获通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当时的这份文件在耕地红线如何收紧的问题上没有明晰。此外,在耕地占补平衡上也缺乏更明确的“交待”。
此次获得通过的《规划》则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自2007年,中国政府开始提出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当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对于此次《规划》中明确的18.0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郧文聚表示,之所以超出0.05亿亩,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收紧耕地红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经济发展留有余地,“万一情况有了新变化,怎么办?”
虽然要“根据各地区土地资源条件、利用现状和潜力,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但此次《规划》同时也强调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国土资源部)在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上的政策一直没断,18亿亩是个底线,用一些耕地,就需要补充一些,我们要把补地这块做实、做好。”郧文聚说。
在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多次强调不得进行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土资源部更是在日前下发《关于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紧急通知》,明令禁止建设占用耕地跨省域易地补充,并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
郧文聚认为,此次《规划》在这一问题上并未松口,而且在未来几年也不可能放开这一政策。对于2020年以后会否放开,他认为可能性依然不大。
“耕地占补平衡不仅仅是个占有量的问题,而且是个促进经济转型的问题。”郧文聚认为,“用地少了,就逼着你转型,节约利用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