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走低,出现了所谓的“十连阴”。然而我们发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的同时,对主要非美货币却出现了明显升值,尚不能认为“连阴”将成趋势,只要国际市场美元波段走软,人民币就可能相应出现波段反弹。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空间已悄然打开。在美元中期走强和新兴市场货币普遍预期贬值的大背景下,岁末年初人民币出现较强贬值压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人民币其实并未“贬值”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被一些媒体概括为“十连阴”的走势,这是自2005年7月份汇改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然而我们发现,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的同时,对非美货币却出现了加快升值。这显示,与其说是人民币在“主动贬值”,还不如说是美元反弹势头太强,使人民币“掉队”了。当前断言人民币阶段性升值过程结束至少与实际不符。
数据显示,大致在4月初触及阶段性底部后,人民币对日元、欧元和英镑便呈现了总体升值趋势。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从“十连阴”首日起,人民币对这些货币不仅没有出现与美元走势类似的贬值,反倒呈现贬值幅度放缓甚至反转为加快升值的态势。按年升值率计算,人民币对日元在8月5日由贬值反转为升值,并一直持续到12日,这种情形在今年绝无仅有;人民币对欧元也在8月11日反转为升值;对英镑则升值幅度不断扩大,由此前的9-11%(年率)扩大到目前的12-14%。
近期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速度都在加快。国际清算银行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显示,实际汇率自去年4月就总体呈现显著升值态势,今年以来国内通胀形势相对国外有所改善,实际汇率进一步加快;另外,即使是不考虑通胀因素的名义汇率,也明显在4月份后摆脱了前期的区间波动态势,呈现加速升值态势。名义有效汇率近期的快速升值,实际上反映了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速度在加快。
对美元出现贬值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反弹力度过强过快。4月份以来对主要货币出现缓慢升值后,美元汇率在7月末出现了一波异常强劲的反弹。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Major指数由7月28日的71.2反弹到8月12日的74.4,在短短12个交易日内回升了3.2,达到了2007年10月时的水平;Broad指数也由95.4反弹到98.2,12个交易日内提高了2.8,回到了今年年初时的水平。
双向波动空间悄然打开
虽然美元的过快反弹使人民币“掉队”,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不仅没有贬值,却反倒出现加速升值。由此显示,当前出现的贬值并非人民币“主动”选择的结果,因而尚不能认为“连阴”将成趋势;人民币自汇改以来的升值过程在眼下还未走到阶段性终点,未来只要国际市场美元波段走软,人民币就可能相应出现波段反弹。这清楚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空间已悄然打开。
当然,必须提请注意的是,在国际投资者眼中,国际储备货币本身即具有的可长期持有和流动性备付的投资特性,与之不同的是,新兴市场货币更多的仅是短期持有的投机特性。在储备货币出现最初一波反弹后,尽管以其计值的资产仍存贬值可能,但纯粹持有该货币的投资吸引力却会进一步增强。
放眼全球主要新兴市场货币的NDF,市场依然坚定预期升值的货币除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国之外已是寥寥;在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调趋势已现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货币预计也将很快退出坚定预期升值行列。
在美元中期走强和新兴市场货币普遍预期贬值的大背景下,岁末年初人民币可能将承受较强的贬值压力,这一点应当引起市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