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许岩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4.7%,大幅下降。该增幅创下自2006年12月来的新低,去年同期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8%,去年全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8.5%。
业内专家认为,在目前外需增速预期放缓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工业增加值下行压力仍很大,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出口疲软拉低工业增加值
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0%,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6977亿元,同比增长14.4%。
作为先行指数的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月份同比增长只有14.4%,较上半年17%的增速明显下降,并较去年平均18%-20%的增速大幅回落,意味着8月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专家祝保良认为,7月份中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既有世界经济放缓的外部客观因素,又有自然灾害频发的冲击及其滞后影响的原因,还有季节性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指出,出口减速是造成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其次,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工业生产,受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中国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呈现出不断攀升的势头;再次,季节性因素是7月份工业减速的重要原因,每年的7月份是炎热夏季,很多工厂会停工检修设备,缩短工人工作时间,同时让出部分电力满足群众度夏用电需求,7月份工业生产活动会受到影响;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滞后影响拖累了工业生产增长。
宏观调控成效显现
去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层面加紧了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生产领域的管理,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大幅下调,从7月份数据来看,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还在继续显现。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今年年初以来内外部环境逐渐恶化,中国制造业已经显露放缓的迹象。近期政府做出一些努力,增加信贷额度及调高行业出口退税率,人民币升值速度亦开始放缓。尽管外部需求仍将放缓,但政府可能通过增加投资来继续支撑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虽然继续面临“软着陆”的风险,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我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海外需求的减弱对中国出口构成打击,广东、浙江等地沿海小型企业首当其冲。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披露信息显示,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为了扶助中小企业,中国政府已经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提高了2%,并放宽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显示宏观调控在从紧的原则下,出现了微调的变化,未来可能仍有扶助政策出台,以防范经济下滑。不过经济学家认为,国家不太可能在奥运会间出台更新的政策,但奥运后新政或密集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