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又一数据再次让人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开始担忧。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4.7%,比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减缓。
该数据统计的是年销售收入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完成的增加值,是中国工业产值的基准测量指标。工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工业产值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左右。
出口减速是主要原因
与PPI的公布一样,昨日,国家统计局依然配发了一篇署名文章。这篇权威分析文章的作者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首席经济师祝宝良。
祝宝良在文章中指出,出口减速是造成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其次,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工业生产。受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中国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呈现出不断攀升的势头。
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花旗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7月出口出现反弹,但是,从趋势上来讲,出口增长还是缓慢的。生产成本上升,7月PPI达到了创12年新高的10%,受此影响,一部分企业的产能闲置可能会加剧,并可能减少生产。
他指出,无论是外需还是内需,目前不确定性仍相当大,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今年下半年仍然可能会放慢。国内的消费需求,商品零售尽管上半年增长很快,到下半年实际上有放慢的可能性。
季节性因素是7月份工业减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祝宝良表示,每年的7月份是炎热夏季,很多工厂会停工检修设备,缩短工人工作时间,同时让出部分电力满足群众度夏用电需求,7月份工业生产活动因此会受到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滞后影响拖累了工业生产增长。除年初中国南方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外,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特别是近期广西、广东、贵州等南方地区又受到洪涝灾害袭击,均不同程度地对受灾地区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祝宝良在文章中表示,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生产意愿下降,突出表现在发电量、钢铁、汽车等生产出现了回落。
经济是否呈现放缓迹象?
“更应该担忧的是需求的放缓。”沈明高称。有分析人士表示,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意味着中国经济降温的风险在累积。
对于这个看法,北京大学一位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政府已将下半年宏调定调,方向由过去的“双防”改为“一保一控”,显示未来的宏观调控会向保增长倾斜,其倾斜的力度可能取决于未来几个月经济数据的波动状况。
沈明高表示,太大幅度的短期内调整会使未来更加被动,调整过快的话,也可能会使经济重新开始加速。因此,现在最好的是静观其变,做好应对经济降温的准备。
不过,在祝宝良看来,政策或许无需因此而有太多的调整,因为,虽然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回落,但并未改变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工业生产继续朝着宏观调控方向发展。1?7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6.1%,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本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