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首个奥运人家相距百米、同为奥运人家的大金丝胡同12号,没有熙攘的游客,尤显古朴典雅。
今年7月,西城区什刹海附近的南官房胡同39号和大金丝胡同12号分别被官方授予奥运人家“身份”。它们是由官方出面公开向社会招募的北京市市民家庭,为奥运观众和旅游客人提供住宿接待与服务。
相距大约百米的这两个奥运人家,时至今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初首个被授牌的奥运人家,一个住宿客人都没接待到,反而成了观光景点;另一个此前未曾遭遇“炒作”的家庭,却成了首个提供住宿的奥运人家。
两个“人家”相距百米
南官房胡同39号的主人是朱宝华。
朱家的四合院是1915年花1200两银元买下的,2004年花了400多万元翻新。成为本市首个奥运人家后,他将一间15平方米的正房卧室和一间七八平方米的东厢房卧室收拾好,准备接待外宾。如接待客人,大房每天1000多元,小房600元。
同为奥运人家,大金丝胡同12号的荆继昌家也早早地做了准备。
荆家的四合院有300平方米左右,有9间房。18世纪40年代,荆家的长辈将四合院买下,如今已经住过四代人。荆家腾出的4间房最多能同时接待7名客人,每间房收费是每天400元,含一顿早餐。
一动一静的迥异生态
8月6日清晨6点,南官房胡同39号朱家门口,深红色车篷的胡同游三轮车已排起了长队。三轮车夫们说,这里已经成为揽活儿的一个“据点”。
朱家门口站着一位身穿白褂的男子,他是朱宝华的弟弟,正拿着一叠正规发票(每张20元)向意图进院参观的游客卖票。早饭过后就有游客上门。朱宝华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起这座院子的历史。
与游客如织的朱家不同,大约百米外的大金丝胡同12号的荆家可谓闹中取静。此前一天,荆家已接到两位境外的游客,成为第一个提供住宿的奥运人家。住在这里的台湾客人对荆家的服务很满意,“如果想去玩,荆先生会画出路线图”。
出乎意料但各得其所
首个奥运人家至今没接待到一个住宿客人,朱宝华说“这并不奇怪”。在成为首个奥运人家前,他家就是个参观景点,现在每天接待100多位游客,如果再安排住宿,恐怕会打扰到客人休息。
而荆家的旅店式服务可追溯到2003年,那时他家和旅行社合作推出“逛胡同,住四合院,吃老北京的饺子”系列活动。来这里住宿的客人有一部分就是旅行社介绍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老客人带来的。
■记者手记
奥运人家,一个动与静的生态缩影
从7月11日首个奥运人家诞生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陆续走访了什刹海附近的多个奥运人家,发现它们的生存之道无非两种??成为参观景点的,门庭若市;提供住宿接待的,恬淡幽静。
从这个层面来看,同为奥运人家的南官房胡同39号和大金丝胡同12号在一个多月里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奥运人家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按官方对奥运人家的定位,奥运人家是由官方出面公开向社会招募北京市市民家庭,为奥运观众和旅游客人提供住宿接待与服务,让海外观众和游客走进北京市民家庭、体验市民生活的民间友好交流活动。
从这个层面来看,两个奥运人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手法,以期达到“民间友好交流”的目的。效果如何?作为受众的游客,心里自有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