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掘金市值管理业务遇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 韦小敏
本报讯 “大小非”委托证券公司代为进行市值管理的模式被认为是疏通“大小非”减持压力的新渠道,因而备受市场关注。但部分主流券商却表示,目前并未真正开展市值管理业务。
“大小非”减持作为券商创收的一块新“掘金地”,如果能够通过为“大小非”提供相关的保值、增值服务获利,自然是证券公司希望的结果。但申银万国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还没有接下一个“大小非”市值管理的项目,主要原因是券商为“大小非”进行的市值管理,与“大小非”的真正需要并不一致。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目前“大小非”仍以减持套现为主要目的,因此,如何迅速变现成为“大小非”希望券商帮助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小非”委托券商为其进行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洽谈项目的时候,不少“大小非”直接表示,希望券商能够接手其手上的股权,并先支付资金。这种要求对证券公司而言显然难以接受。而如果券商资产管理部门为“大小非”单纯提供在二级市场上减持的服务,效果和“大小非”自己减持相差无几,因为他们的成本价极低,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另外,现阶段证券公司提出的保值、增值服务,对大部分急需资金的“大小非”而言基本没有吸引力。基于此,目前,券商开展“大小非”的市值管理业务难度很大。
部分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甚至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跟任何一家“大小非”谈过市值管理的业务。除了由于目前能够为“大小非”提供的市值管理服务与“大小非”的需求脱钩外,监管层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也是券商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光大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推动该项业务发展,应该先完善制度。据了解,此前监管层提出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等举措,但目前还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该负责人表示,在和“大小非”洽谈市值管理业务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无法可依,难以规范。并且,对“大小非”进行市值管理将如何收费也是个实际问题,是按照超额业绩提成,还是收取固定的管理费用?由于券商为其管理的是股票而不是现金,如何评估业绩也是一个难题。该人士就此表示,券商为“大小非”进行市值管理业务近期难有重大突破。
另外,对于“大小非”委托券商进行市值管理能否减轻二级市场压力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券商能够开展的市值管理业务难以减轻二级市场的压力。因为券商提供的服务主要还是帮助“大小非”在二级市场进行减持,只不过是选择更适合的价格和时间区间而已,即便减持的时间被稍微延长,其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也基本上不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