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海市静安区一幢名叫嘉里中心的商务楼创造税收超过1亿元。如今,创税超过1亿元的“亿元楼”开始在上海星火燎原。这些“亿元楼”,大大提高了上海经济增长的“容积率”??由于内涵特质的提升,使上海得以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不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亿元楼”开始星火燎原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静安区有9个楼宇税收过亿元,其中国泰君安大楼创造税收24.75亿元,同比增长5.7倍,南京西路上著名的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龙镇“金三角”分别创税10.59亿元、4.84亿元、1.74亿元,分别增长45.9%、37.9%、14.3%。
上海市发改委去年对9个中心城区及浦东新区做的一项“楼宇经济发展课题”发现,“楼宇经济”已成为部分中心城区的支柱性财源。静安、卢湾、黄浦区内前30幢重点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分别达到56%、50.9%和38.5%。
“卢湾区的陆地面积只有7.5平方公里,但含金量极高,上半年上海50幢税收"亿元楼"中,卢湾就占了10幢。”据卢湾区招商办主任陈昌鸣介绍,楼宇经济已成为卢湾的经济支柱,占全区税收比例的六成多。
除了淮海中路上瑞安广场、中环广场、香港
新世界、金钟广场等一大批写字楼组成的“黄金街区”,全国闻名的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街区更成为炙手可热的楼宇经济“制高点”,今年上半年该区域的“企业天地”办公楼就创造了9亿多元税收。
总部经济催生“天价楼宇” 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办公室徐惠民表示,上海发达的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是“楼宇经济”赖以繁荣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大中国地区总部放到上海,国内大型民营企业也在逐步将他们的管理、研发、营销、投资等总部搬迁到京沪等大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上海已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8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5家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以及244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陈昌鸣表示,卢湾区集中精力打造“聚焦总部型、行业领袖型、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楼宇经济,目前已经聚集了58家全球知名企业总部、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上千家跨国公司。
根据戴德梁行2007年第四季度房地产研究报告,由于市场吸纳强劲和上市供应量不足的共同影响,上海写字楼平均空置率不断下跌,租金则随之上扬。浦东
陆家嘴、静安、徐汇区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均在0.6%以下。
由于各区经济基础和禀赋不同,上海的“楼宇经济”也呈现不同特色。静安、卢湾等中心城区主要引进管理总部类高质量、大规模的企业,虹口区的北外滩定位于现代航运业集聚区,吸引了航运交易、信息服务等航运业上下游的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港运大厦等特色楼,闸北区的交通运输业和普陀区的现代物流业也日益成型。上海的“楼宇经济”呈现既有竞争、又有错位,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成就现代服务业“效益高地” 今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国内成本上升、信贷紧缩等压力导致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出现了增长减速的现象。在内外挤压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而“楼宇经济”正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其数量增长、结构调整的微妙变化,也反映出上海现代服务业含金量的提高。
上海“外滩中心”租赁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商务楼2002年启用后一两年中,诺基亚、惠普等国际制造业500强在租赁户中占了很大比重,但近年来,诺基亚的租赁面积已从3000平方米降至1000平方米。反之,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产业如金融、信息、航运服务等对高租金承受能力较强的企业比重不断增加。如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租赁面积已从4000平方米扩充至2万平方米,员工从300人增至1000人以上。
“我们不断在做"腾笼换鸟"的工作,通过渐进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卢湾"楼宇经济"的含金量。”卢湾区对外经济委员会主任朱民说。
静安区的统计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法律咨询业、金融、投资管理及咨询服务业等行业贡献税收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会计、审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贡献税收增幅则分别达到142%和112%。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