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 伟
瑞银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汪 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石小敏
激情、热闹过后,一切又将回归平静。作为一场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北京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影响,多方观点对此已交锋多日。
虽然“奥运影响甚微论”占据了主导,但这并不代表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忽略。奥运会注定是中国经济生活中无法逃避的话题,因为它正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经济。
如今,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有观点指出中央将出台针对资源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此业界专家怎么看?“后奥运经济”将怎么走?宏观调控将如何取舍?本期圆桌将为您深入解读。
⊙本报记者 唐真龙 邹靓
中国经济的态势
奥运会从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经济?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中国经济是否会有大的波动?
高伟:经济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有好多问题不是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体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社会效应明显强于经济效应。撇开经济效应不说,通过举办奥运会,还能增强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自信。“和”字当先,“家和万事兴”,对于当前的中国这些都是需要的。
汪涛: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奥运会对中国更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有促进作用的,这个影响不可能在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上体现出来。从短期来看,跟奥运有关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投资等的绝对量是非常大的,但相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总量来说,这部分占比还是比较小的。跟过去几十年举办奥运会的国家相比,我觉得最有可比性的就是美国,奥运会对北京本地的经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是比较有限的,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完工而放缓。还有一个短期的影响就是为了提高北京的空气质量关闭了周边地区的工厂,其中涉及到北京周边的一些城市,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8月份影响可能会多一些。另外由于交通方面的控制,与奥运无关的大型活动的取消和延迟,大型商场销售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到8月份的销售额,但这也是短期的,不影响中国的经济趋势。
石小敏:由于本届奥运会比较重视安保,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从一定意义上削弱了奥运会的消费性、娱乐性。奥运会带给经济的影响现在总体上看来是负面的,由于北京是整个宏观调控的中心,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活动受到了奥运的影响,奥运会结束对经济应该是个利好消息。
奥运会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在奥运会之后会进一步加剧,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下半年经济GDP能否掉头向上?
高伟:上半年GDP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企业市场预期不乐观,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所得税收入大幅回落,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9%,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1.2个百分点。企业困难还抑制了就业,也影响了居民收入增长。股市低迷,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甚至缩水,抑制了人们的消费预期,不利于扩大内需。1-5月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77亿美元,对GDP增长没有贡献。从目前的运行状况看,下半年GDP掉头向上的难度较大。造成经济增长放缓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是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不可能长期保持在高位运行,现在国内经济出现了放缓的现象,并且是刚开始,从经济周期看,其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二是我国对外需的依赖较高,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后奥运效应”有影响,但很有限,因为我国经济总量大,举办奥运会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
汪涛: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会放缓,但跟奥运会的关系不大。中国经济放缓是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相关的,下半年不仅美国经济比第二季度相比要弱一些、包括欧元区和一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放缓也会加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会减速,比上半年减速会更厉害一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从去年底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的紧缩措施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从紧从严,上半年这些企业可能还感觉不到明显的资金紧张,下半年这种情况会严重一些。其实,上半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是很慢,1到6月份平均增长在35%,下半年可能会放缓,加上出口有关的放缓,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肯定会放缓的。
石小敏:下半年由于政策导致的经济紧缩和下降会有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加。目前来看经济基本上能够保持平稳,但并不能判断经济会回升,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各项政策调整的情况来看,经济肯定还要往下面走一点。我认为,中国经济如果能够保持8%?9%的增长,中国经济在全球仍然是最好的。
CPI、PPI运行趋势
自5月份起,CPI已经连续三个月呈下降趋势,奥运会是否会拉高CPI?下半年CPI是否依然能够保持回落趋势?7月份PPI达到10%的高位,有观点预测PPI年内将维持在高位,PPI的高位运行是否会给CPI带来压力?
高伟:举办奥运会能拉高北京等几个举办城市的CPI,但这个城市的消费占全国消费的比重很小,对全国的CPI影响很有限。现在原油、农产品、煤炭、有色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都在从高位回落,企业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在削弱,下半年CPI有持续回落的趋势。
汪涛:我觉得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CPI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又有一些特殊因素。比如猪肉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2005年、2006年生产减少的原因,而蔬菜价格上涨也受雪灾的影响,这些因素随着价格的提高,随着生产的恢复已经逐步趋于平稳,这些资产价格目前来说至少已经逐渐趋稳,在这种情况下,它对CPI的贡献就必然越来越小。这个势头在下半年还会持续,这一揽子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些向下的因素的可能会抵消其他资产价格向上的趋势。所以我认为,奥运会之后,CPI并不会被奥运会推高,增长应该会继续放缓。
再来看PPI,近几个月PPI涨势超过了CPI,这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有直接关系。预计将来几个月,PPI还会持续跟CPI分道扬镳的趋势,即维持在高位运行。至于PPI是否会传导CPI,我觉得也不一定,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PPI刚刚超过CPI一段时间,PPI转移到CPI主要是通过制造业产品最终到耐用消费品价格传导到CPI的。在中国,下游的消费品竞争是比较大的,过去很多年价格都有向下的压力,最近价格才开始有上升,只有PPI持续上涨一段时间才有可能传导到CPI。
石小敏:对于统计数字本身我觉得应该值得好好讨论,我们的统计手段和方法太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举例说,目前房价纳入CPI的权重太小了,基本上只计房租,房屋销售的物价基本上不在CPI里面,可是这两年房价涨的非常快,而购房者并非全部是为了投资保值用的,70%以上还是自用的,这块是实实在在影响到居民消费的,这块应该作为多大的权重计入进去,是应该加以考虑的。
去年以来,对于CPI上涨的判断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拉动,因此国务院制定了全年4.8%的目标,把通胀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且几乎是食品的事,按照以往的观点,这样的决策也符合过去的经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到今年二季度以后,全球经济因素对国内重大因素的拉动极其明显,由全球性通胀造成的CPI上涨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如果把房价计入CPI,食品所占比重又会下降。总之,我认为计量手段比目前的预测更应值得关注。
宏观调控的重心
有观点分析,奥运之后可能会有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尤其是针对资产价格的调整,您如何看?您认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心是什么?
高伟: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通胀预期,力争将全年的CPI控制在7%以内;适度放松财政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扩大内需,防止外需持续下滑;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适度放宽针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额度,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维持汇率的稳定,抑制热钱的大进大出。
汪涛:最近两天一直在谈政府要出台2000亿-3000亿经济刺激方案,我觉得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在奥运会之前,中央政府就已经将宏观调控的任务做了一些调整,从“两防”变成了“一保一控”,如果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政府会随时刺激国内需求的,这一点的意向非常清楚。从最近的一些措施来看,政府其实已经开始在边际问题上出手了。比如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的调整,包括对震后重建增加预算,包括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只不过这些措施不是一起发布的,幅度也没有那么大。我觉得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措施出台,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过这些也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并不是中国就要借这些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只有在经济滑坡比较大的时候,政府才会出台比较大的经济刺激方案。目前来说,经济增长还在10%以上,对通胀的担心仍然存在,因此政府一下子出台财政或货币政策方面完全放松的措施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从中期来看,政府一直在倡导平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一直要把资源价格理顺,这是一个中期目标,但由于最近一段时间通胀水平比较高,理顺资源价格的进程有所延迟,一旦通胀的压力下来,政府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走。
石小敏:目前,宏观调控不是把防止通货膨胀做作第一任务而是要保经济增长,我认为这个调整是向着正确方向走的。总体上来说,经济可能还会向下,但只要政策对路,应该没有大的担忧,反而泡沫退下来以后,更务实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中央目前正在扩大内需,这项政策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真正扩大内需,需要有一些改革措施。比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比如在土地制度上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需要有一个稳步推进的综合配套的措施。比如现在油价还要调,但在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把过桥过路收费取消,把养路费压低,这些东西要配套。2003年以后,政府采取比较大的措施就是给农民减税,这对稳定农民、稳定社会消费水平起了很大作用,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货币政策的取舍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通胀形势有所缓解,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使得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将会如何取舍?
高伟:连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十分困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困难,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停产和关闭,不利于增加就业,长此以往,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将失去活力。现在急需改善融资环境,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需放宽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优惠政策,比如贷款担保和贴息等。
汪涛:目前货币政策已经稍微有所改变,从年初我们就不看好14%的贷款增速,即新增贷款与去年相比维持不变。虽然今年经济放缓,但今年的通胀要高于去年,名义GDP的增长很可能要高于去年,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维持贷款新增额度不变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货币政策是非常紧的。我认为货币政策可能会稍有放松,这个稍有放松主要指的是信贷额度的扩大,并不觉得它会降息或降低存款准备金,这个不是非常有效的控制货币的措施。
奥运之后,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和速度是否会出现变化?
高伟:近年来,美元虽然不断贬值,但并没有削弱其作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地位,到2007年年底在世界储备中美元的份额仍占60%以上,10-20年之内,美元仍然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世界货币。可能预见,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受美元的影响会比较大。美元升值将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汪涛: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会趋缓,会维持在平稳缓慢的升值趋势。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非常快,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美元大幅贬值,给人民币升值提供了调整的空间,当时央行有关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胀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进入下半年美元已经开始趋稳,另外出口的增速放缓,从出口的角度考虑可能会反对人民币过快升值,同时整个外部环境不是特别明朗,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不会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在有效汇率上,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但对美元将逐渐趋稳。
热钱问题是一个让监管层头疼的问题,近期有一种说法认为热钱流向放缓甚至出现外逃的迹象,您认为热钱流入的趋势是否将会发生改变?
高伟: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美元反弹放缓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这些都打击了投资者的预期和耐心,有可能刺激资本外流的冲动。虽然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也需要引起警惕,因为金融风险的释放有放大效应,一个不起眼的问题也有酿成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要提前制定应对不利局面的预案,政策制定要有前瞻性,不能等问题暴露出来再被动地应对。
汪涛: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数据来说,并没有看到资金有外流的迹象。以后是否会有资本流出或者流入的减少,我觉得很有可能,因为中国有1.8万亿美元以上的储备,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鼓励资本的流出,如果真的有资本外流的迹象出现也并不见得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石小敏:我觉得目前政府无法管住热钱进出的管道,热钱进出会是一个常态。近半个月以来,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在升值,跟石油价格大幅下滑也是有关系的,这都是正常的。但目前美国的经济并没有见底,因此热钱还是会回来的。如果想管住热钱可能是一个假命题,从中期来看,只要中国的宏观政策向正确的方向走,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的亮点,投资机会还是在中国,热钱是会留在中国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