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在9月2日首次跌破110美元关口后,大幅回落,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油价下跌至每桶103.26美元,与上一个交易日相比下跌3.08美元。有关专家指出,国际油价持续回落,使得国内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的幅度在显著缩小,我国应抓紧时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机制。
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50%依赖进口。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回落,不仅能够抑制原油需求,而且可以降低我国进口支付,缓解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压力。根据海关总署公布,7月份我国进口原油同比下降7%,创下2005年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油价回落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回调。近期,黄金期货价格、部分工业用金属价格均出现下跌,原油和基础原材料商品价格回落意味着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正在减轻。国际油价回落还带动了能源价格的回调,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天然气价格的下跌最终影响到国际国内尿素价格出现回落,尿素价格回落将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弱下半年我国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因,减缓下半年CPI的上涨压力。
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成品油供应趋于平稳,汽柴油价格大幅下调。据东方油气网对全国20个城市监测显示,目前汽油批发价已低于零售价百元左右,柴油批零倒挂幅度也有所减少,目前倒挂200元。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生产汽油已经不再亏损,生产柴油亏损幅度也在缩减,而炼油企业已经接近保本线。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原油来源不同、企业设备不同、加工难易不同,不同企业炼油保本价不同,但通常炼油企业保本价在国际油价95美元以下,也有的企业炼油保本价在国际油价114美元以下,因此目前的103美元大体上说接近保本价。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成品油价格仍受到政府有效调控限制,因此仍未与国际油价完全接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市场化是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改革涉及到太多方面的利益协调,我国的石油定价机制始终在行政管制和通往市场化的道路之间徘徊。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即使短期内不能达到完全市场化的目标,我国石油价格的改革正一步步走近市场化。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认为,我国应加紧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但不要一步到位,这其中还是要考虑承受力的问题。无论国际油价高或低,我国都应适时理顺成品油价格,当然在国际油价走低的情况下调整,对我国更为有利。如果按照目前国际油价的水准,再经过两三次小幅调整,我国成品油价格就可以到位。
(据新华社上海9月10日电)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