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建议收购要约为每股港元12.20元,并等价收购已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期权。可口可乐公司已取得三个股东签署接受要约不可撤销的承诺,三个股东合共占有汇源66%股份。
只是一次商业行为
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对这次的并购,有两个重要的观点:“这是一次商业行为”、“品牌不应该有国界”。这话说的很对,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且朱新礼背后有强大的资本力量、股东意志,商业的力量无处不在。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朱新礼是遭到第二大股东达能捆绑协议胁迫,无奈之下做出卖出全部股份的决定。9月6日朱新礼召开媒体见面会做出澄清,称卖出达能是股东共同协商的后果,并未遭到胁迫。
面对各方面的质疑,汇源强调经营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朱新礼说:“汇源上市以后,我们没有太多的风险,我们有足够的现金,有几十亿的现金在账上。”
其实单纯地从企业发展来看无论是吞并或是被吞,都是发展的无限可能中的一种鸦作为商人,汇源的掌门人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资产该如何处置。
最大的赢家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
自1979年在中国开展业务,其业务以带气饮料品牌可口可乐、雪碧、芬达最为知名。近年该公司积极发展一系列不带气饮料。为配合这个发展策略,可口可乐公司计划通过此项收购加强饮料业务。
“汇源在中国是一个成功的果汁品牌,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说。
“中国的果汁市场在蓬勃快速增长。这次收购将为我们的股东带来价值,并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以增强在中国的业务。此举进一步表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穆泰康说。
如收购成功,可提升可口可乐的运作效益,尤其是通过利用汇源在全国的生产设备,及可口可乐的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将带来协同效应。
可口可乐公司表示目前的计划是保留汇源现有业务运营模式,日后将会对业务和协同效应再作评估。“我很高兴汇源公司现任董事长朱先生同意出任名誉董事长。汇源的业务和可口可乐公司将因他对中国饮料行业的丰富的知识,及他的经验和指导,得以受惠。”
为何一石激起千层浪
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果汁后,网易、新浪在内的多家门户网站就收购一事进行了调查,其中参加新浪投票的网友超过37万人,其中79.75%的网民对这一收购表示反对,在中证网调查中,反对的比例甚至高达98.37%。
很多人担心这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有专家称从国际惯例看,涉及到金融、能源资源以及行业性、垄断性很强的企业,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果汁饮料行业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产业,无论品牌知名度如何,根本谈不上消灭民族支柱产业问题。
但产业资本是有牙齿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说:“品牌的竞争是无国界的,但是品牌的归属是有特定企业和国家,麦当劳总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吧,它是无国界地赚钱,品牌给所有者带来了非常深厚的甚至是永恒的利益,所以大家才要这个牌子。”
纵观发达国家,美国为了防止民族品牌的流失,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政策性保护和扶植措施。其中,对内有《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购买本国产品,工程和相关服务也必须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对外有著名的“301条款”,按照条款,美国可以对任何损害本国商业利益的国家进行贸易制裁,从而为美国本土品牌提供最为优厚的庇护。
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百事将以300亿欧元并购法国达能。即便是未经最后证实的传言,也在法国上下引发了一场“达能保卫战”。法国总理亲自出面表示支持达能“躲避令人厌恶的竞购者”。此后,法国为此作出政策调整,使政府有权禁止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被外国公司控制。
而当年联想要收购IBM的电脑部门,同样遭到了来自美国国会的阻挠。
仅仅是民族情结吗?
“全资收购”意味着从渠道到市场,再到工艺,都被“一锅端”了。
一位网友的担心不无代表性:可口可乐吃掉的不是一个汇源那么简单,应该看到汇源所带领的连带产业链,可口可乐是一口从根吃到了头。从果林、果农、果商、政府林业、政府其他部门、物流、汇源的销售网络、汇源的国内,国外几十万家客户,全部都受到影响。
这种现象不止在一个行业出现。比如食用油行业,中国本是一个农业与种植业大国,超过8个亿的农民和广袤的土地资源,足以实现自产自给。但是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即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鸦中国食用油三大品牌“丰益嘉吉系”的金龙鱼100%外资,“中粮系”的福临门100%国资,鲁花51%民营资本(25%丰益,24%中粮)。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都是收购但大有不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接二连三的并购事件让我们屡见不鲜,但是不难发现大宝、丝宝、中华牙膏、乐百氏、南孚、小护士、活力28等民族名牌,都是在鼎盛阶段或者是成长壮大后的盘整期被外资收购,而我们的联想收购的IBMPC业务,TCL并够的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明基公司并购的西门子手机业务……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明日黄花”。为什么?
中国企业是要通过国际化并购推行国际化,而那些外资企业早已成为国际性企业,在中国市场,它们需要的是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与外资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多是“在最值钱的时候”激流勇退,就像众多仍具巅峰状态的运动员一般,生怕退晚了一朝失败没面子。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品牌往往都处在仍然不错的运行空间,还有很大的继续成长与继续壮大的机会被收购。而我们所收购的那些外资企业,基本都是在没有多少油水或是市场地位不够牢固但仍具相应价值的时候,才让渡给我们,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