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现代传教士”
■ 本报记者 刘鹤翔
纳扬?昌达曾经是一位记者,曾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工作了多年。2001年开始担任耶鲁大学全球在线网络刊物的主编。他回忆说,他刚去到耶鲁大学所在地的时候,家里需要找一位电工修理电灯和插座,当时这位电工问他,你在耶鲁大学工作,那么具体在什么地方工作?我就说在一个叫做全球化研究中心那里供职。
《绑在一起》这本书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来自纳扬?昌达作为记者的敏感。
北京奥运前夕,《比较杂志》为他举办一个名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非政府组织”的研讨会。正如纳扬?昌达所指出的那样,在全世界,已经有许多非政府组织(NGO)在为被毁坏的热带雨林操心。纳扬?昌达在书中说,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和武夫是推动全球化的4种人群。而在他看来,NGO的成员们就是现代的传教士。“在现代社会,还有很多其他的非宗教性质的传教士。比如说,像绿色和平这样的环保组织,我称他们为世俗的传教士。他们的信仰就是人们应该通过采纳一些良好的做法和习惯,从而保护这个地球的环境,为了传播这个信仰,他们同样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希望自己的信仰也能够改变其他的人,为此他们还采取了很多的行动。”在研讨会上,纳扬?昌达拿出了绿色和平组织在太平洋上试图阻止日本人捕鲸的照片。
在北京奥运前夕研讨全球化与NGO,对与会的中国学者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对中国来说,北京奥运正是影响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大事件,它势必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产生深远影响。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援引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在过去的数年中,在全世界所有的经济体中,中国是在全球化中对应度最大的国家。“但即便如此,我们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有些领域进步不是很快,幅度不是很大。其中的一个领域就是NGO.”他认为,自1978年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国际体系的一个成员。中国的政府也学会了怎么样跟自己的近邻打交道,怎么样跟远邻打交道。“但是在过去的12年中,我认为有很大的一个盲点,我们在和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时候,把太多的注意力完全关注在怎么样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搞好关系上,把他们作为我们互动、交往、谈话的对象,严重地忽视了他们非政府一块、民间的一块。”
丁学良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各种国际交流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自冷战时代结束以来,国际舞台已经不再是政府一家垄断了,各种非政府组织在持续兴起。而民间力量的兴起,主要体现在形形色色的NGO上。“我想这么一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要影响中国的政府、政党和传媒界。你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这都是世界的趋势。”丁学良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