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奶粉危机 > 最新报道

中国乳业产业链“失衡”之谜

  本报记者 邢云飞 北京报道

  “相对于利乐公司每年400亿个包装盒的产量,中国现有奶牛的数量显然不够用。”在乳品行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乳业在奶源上存在的症结,根本原因是乳品产业链中工业生产过量增长与奶源供应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所致。

  9月23日,《生死转型——金融巨变下的生存发展之道》一书上市销售,书中对中国乳品产业的幕后推手与产业格局首度进行了深度剖析。该书作者盛景网联培训集团首席执行官彭志强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陈勇发表观点认为:“正是由于利乐公司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中国,已经占据了中国乳品产业链‘链主’的地位,而利乐所推动的工业化高速发展导致了整个乳业链条中产业发展的失衡,在这种失衡条件下,奶源造假现象成为必然。”

  利乐成功布局中国

  “2007年,中国的乳品行业年销售额超过1200亿元,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产业巨头都是年销售额超百亿的公司。然而,中国的乳品行业中,最赚钱的公司却不是它们,而是一个来自瑞典的企业,那就是——利乐公司。”在该书作者彭志强和陈勇看来,利乐公司虽然不为外界所熟知,但是利乐公司却是一个“顶级高手”,正是利乐这样一个乳品包装设备制造商,推动和导演了中国乳品产业的起步与兴盛,利乐也成为了整个乳品产业的幕后推手,因此,利乐也成为了中国乳业的最大赢家。

  据该书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的利乐公司开始了布局中国的战略。尽管当时中国的乳品市场尚未成熟,但是利乐公司却认为,恰恰是这样的中国才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市场。随后利乐推出了其“百条生产线进中国”的战略,即引进了100条生产线进入中国市场,将这些生产线“借”给全国各地的小型乳品企业,但前提条件是,“所有生产的乳品必须使用利乐生产的包装材料,当你用到一定数量的包装材料之后,这些包装设备产权可以免费送给你”。在这种诱使条件下,中国的乳品企业高高兴兴地加大生产产能。

  而为了促进各个乳品企业市场的开拓,利乐公司在中国市场组建了一支200多人,分7个片区的销售队伍,这些销售队伍的任务并不是销售利乐公司的产品,而是协助片区内的重点乳品企业进行销售策略推进,包括销售区域、产品定位、市场策略、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广告策划等几乎所有的市场工作。很快,包括蒙牛、伊利等一批乳业巨头纷纷崛起,从而也构成了进入中国乳业的市场格局。

  “中国乳业能够形成今天这样的以民族企业为主导的格局,利乐是功不可没的。”彭志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利乐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然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利乐作为境外资本,从本质上来讲是没有什么民族性的,它不会很善意地来帮助中国乳业发展。作为资本,本质上就是要逐利的,特别是当资本跨境之后,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它就是要追逐利益的最大化。”

  被钳制的乳品企业

  “我们都知道蒙牛和伊利都在做全国布局,然而,它们所布的不过是一个小局,利乐布的才是一个大局。”

  在彭志强看来,产业布局乃是高手所为。利乐公司在扩张方面并不是单纯的扩张产能,而是有足够的耐心去做产业的布局,去培育这个产业中的主要发展力量,然后通过乳品企业的成长获得更为巨大的收益。

  “利乐公司的布局能力令人不得不敬佩,连环布局,环环相扣,在钦佩之余甚至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如此可怕的布局能力,中国企业与之相比,差距太大了。”彭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相对于利乐公司,中国的乳品企业过于重视下游的发展,认为客户才是最重要的,抓销售才是最中心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建设奶源的积极性反而没有那么高。而正是由于这种缺乏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漠视,导致了中国乳业的产业链条被利乐牢牢地把控在手中。彭志强将其称之为“链主”,毫无疑问,“链主”掌控产业链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产业链中的最大利益。

  “如果说我们的乳品企业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量的增长,那么,当乳品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必须要跳出境外资本的掌控,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彭志强认为,正是这一点才是目前中国乳业发展最大的遗憾。国内的乳品企业太过于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高,在快速增长的业绩面前,把自己迷失了。

  “快速发展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目的。”彭志强认为,国内乳品企业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处理好“做大”与“做强”之间的平衡关系。“我们的乳品企业一直以来一味地强调做大,而在做强方面谈得就很少了。如果企业只做大不做强,那么,企业必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奶源、利润以及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目前国内乳品企业所普遍存在的。”

  在彭志强看来,在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的条件下,乳品企业尚可残喘生存,但是,从今年开始的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必然导致企业生存难以为继,进而传导至上游奶农与奶站的生存压力巨大,那么,原料环节出现问题也就绝非偶然了。“这是典型的宏观环境的倒向挤压机制,而且这种宏观环境趋紧所影响的绝不止是一两个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条。”

  盲目扩张导致产业失衡

  整个乳品产业链条当中,涉及到农、工、商三个产业,而作为工业环节主导的乳品企业,一旦丧失了对其所在产业链条的主导能力,也就随之丧失掉了对整个产业链条利益疏导的作用。

  记者在查阅相关乳业资料时注意到,中国的乳品行业,正是在“链主”利乐的推动下,以伊利和蒙牛进军全国市场为序幕,从1999年开始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期,但国内原料奶粉无法满足大规模工业化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国际原料奶粉价格低于国内奶粉价格,导致了部分乳品企业进口奶粉生产“还原奶”,这直接冲击了对国内原料奶的需求,从而也导致了国内奶源生产环节杀牛、倒奶现象时有发生。从2006年底开始,由于南半球干旱等因素,国际原料奶粉价格迅速攀升,致使国内乳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奶源的需求,各乳品企业纷纷抢夺奶源。

  “在宏观环境变化的条件之下,如果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那么很容易导致一些环节铤而走险,剑走偏锋,放松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以此来缓解外界的压力,”彭志强认为,“从此次三鹿事件上不难看出,目前无论从政策环境上还是从舆论环境,企业违规的成本越来越高。”

  而对于目前存在于国内乳业中的症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彭志强和陈勇均认为,从根源上必须推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对于“链主”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利益,而更多的应该是责任,你需要对整个产业链条负责”。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勇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