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十七届三中全会金融政策猜想 > 农村金融

农业信贷重在支持农户消费

  农业信贷重在支持农户消费

  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可谓轰轰烈烈。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将农村金融改革作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向“三农”倾斜,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三农”业务,让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毋庸置疑,农村金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如果改革忽视了广大农户真正的金融需求,找错了方向,这样的改革很难成功。笔者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虽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却一直将信贷政策重点放在支持农业生产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户“真正的”金融需求。

  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户金融需求调查都发现,普通农户的资金需求首先是为了满足子女教育、建房、婚嫁、治病等生活消费,其次才是生产投资。教育和医疗等重大支出往往非常迫切,耽误不得。而与此相比,农户的生产投资需要则具有更大弹性,一旦面临信贷约束,生产性资金需求(特别是扩大再生产需求)将首先被压缩。

  偏重于发放生产贷款是我国农业信贷政策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将其信贷资金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活动上,基本上不考虑生活性借款。但是,农户为了获得便宜的正规贷款一般都会以农业生产的名义申请贷款,实际上却将贷款用于消费用途。不能获得正规贷款以及正规贷款满足不了资金需求的农户不得不转向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有时甚至去借高利贷。因此,仅将正规信贷局限于生产用途的思路是短视的,它忽视了农户的真正需求,加大了信贷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反而起不到增加农业生产投资的目的。

  未来积极有效的政策思路应该是正视农户的消费信贷需求,放弃以往将贷款与投入品相联系的农业信贷政策,扩大贷款范围尤其是增加消费贷款的种类,积极探索农户消费性贷款的发放方式。提供消费贷款的现实意义在于保证农户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缓解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在营养、健康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所受到的信贷约束,后者才是贫困群体能否最终走出贫困陷阱的关键。从持续发展与缓解贫困的角度来看,设计和开发消费性信贷产品具有更重要的政策含义。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户依靠自身的积累可以逐步还清消费贷款,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开发适合这些消费种类的贷款,如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利率优惠。在要求提供相应的担保等方式前提下,以小额信贷为载体向农民发放消费贷款,以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的消费积极性。这样既支持了以消费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政策,又可为农村金融机构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