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五年,全球经济基本面非常好,金融层面上产生许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令国际金融活动充分扩张。人们对前景乐观,产生投资冲动,从现金投资到借贷投资甚至用衍生工具进行杠杆投资,我把它称之为市场流动性的充分释放。
全球金融市场"海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最终由于基本面不能支撑这个扩张而出现调整。”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这样解释“金融海啸”的成因。
最坏的时刻还未过去 王庆认为,目前世界经济正在萎缩,经济发展积累的过程有四五年,那么收缩的过程也会很长,现在只是刚开始。全球投资者都开始减少他们的风险投资,这是从美国次按出现问题开始,投资者开始退出次按投资,次按与房地产有关,房地产是美国实体经济中扩张最快,最不可持续的领域。实际上不光是房地产,其他各领域都存在过分扩张的问题,现在都在收缩。而且,美国问题影响全球经济,包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也开始退潮。
“而且,最坏的时刻还没有过去。还要看美国如何应对,政策效果如何。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同时,危机已波及欧洲,欧洲经济明显放缓,欧洲政策调整的灵活性要远比美国弱,加上欧洲劳动力市场调节能力较弱,从这层意义上看,欧洲经济一定都不比美国乐观。”
他判断,世界经济的放缓,大约在明年中期才会见底,下半年有所复苏,真正明显复苏将等到09年底10年初。
有净储蓄抵抗危机 王庆说,在资金大退潮的情况下,所有经济体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那些长期依赖外部资金发展的国家影响最大,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而言,对中国的影响最小。中国是一个输出资金的国家,而不是输入资金的国家。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体现在出口多于进口,反映出经济体中的储蓄大于投资,国家有净储蓄,所以能资金输出。
他解释,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各国都是自顾不暇,这时候就要靠自己的基本面。以前经济前景好,人家愿意借钱给你发展,现在大家都不彼此借钱的情况下,就看自己手头有多少钱,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常账户顺差的国家就能占据相对有利的位置。
具体分析,王庆称,全球经济问题的影响主要是两个层面上,一是资本市场,二是实体经济。前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只是造成一些机构持有美国相关资产缩水,这个缩水本身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只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变化。后者构成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体现在贸易上,美国、欧洲等经济体放缓,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从而影响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意愿,与出口有关行业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解雇工人的情况。因此,对中国经济输入型影响会逐渐显现。
至于对大中华区经济的影响,王庆认为,内地、台湾、香港这三个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都较小。因为无论台湾、香港,还是内地,都是经常账户顺差。但不意味着不受到影响,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资本流动最为开放,所以受到的影响是双层面的,而且短期最大,好在香港的经济基本面很健康。台湾也主要是在贸易层面上受到影响。
通胀已不成问题 中国经济来看,上半年通胀问题明显。王庆认为,现在看来,通胀已经不是问题。通胀问题短期看,因为美国发生次按危机,美国有个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美元贬值,一定程度上短期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给全球造成的通胀压力,也带给中国。但这只是短期现象。随着全球实体经济的放缓,整个经济活动都在放缓,不是通胀压力,反而是通缩压力,包括中国。
“即使是目前高企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未来一两个月也会下降,从全球和中国来看,2009年面临的是通缩问题,尤其在经济下行、全球经济迅速放缓的情况下。全球大宗商品以目前水平为基数,明年的PPI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向前看,我认为政策目标应该很快调整,应该是保增长。”
王庆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不确定性在于房地产,“房地产的问题主要在内部,房地产在过去几年发展很快,是一个很重要的增长引擎。令人担心的是,在不景气的外围经济下,房地产投资在所谓泡沫破裂中不断萎缩。房地产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在1至2个百分点,如果这部分不能维持,加上出口放缓的影响,GDP滑下8%的可能性是有的。”
(责任编辑:单秀巧)